泥石流防治:山区建设要先过这一关浏览次数:535 发布日期:2007-11-15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张巧玲 郑千里如果说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冻土,那川藏高速公路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是泥石流为主的山地灾害。而且,修路、兴修水利等人类活动,又会加速泥石流形成发展进程。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力学实验室主任陈宁生认为——泥石流防治:山区建设要先过这一关△ 川藏高速公路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以泥石流为主的山地灾害△ 全国铁路沿线泥石流灾害有1/3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有关△ 利用工程技术进行泥石流防治是比较直接的方式△ 国家制定的防治规范、防范标准满足不了实际工程的需要“新疆天池流域有多条泥石流沟,输送大量泥沙进入天池,造成淤积,缩小湖泊。35年来,天池湖岸共前进271米,平均每年前进7.74米,湖体面积缩小85万平方米,缩小了3.47%。按此速度推算,约440年后天池将消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力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陈宁生介绍说。“不仅仅是新疆天池,泥石流防治问题是目前整个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城镇建设以及工程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山区工程建设得从泥石流防治开始新疆天池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我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候选地。“然而,频繁暴发的泥石流灾害不仅给天池的旅游带来重要影响,也给天池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威胁。”陈宁生介绍,新疆天池泥石流单沟的规模大,是冰川加降雨型泥石流,其危害比单纯的降雨型泥石流更加严重。因此,新疆在2003年开始启动天池泥石流防治工程,前期投资就高达3600万元。“但这是必须做的,很多工程建设都面临泥石流灾害问题。”陈宁生说,随着国家山区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铁路、公路厂矿工业的建设,山区出现了许多高频率泥石流灾害。水电方面,他们正在做白鹤滩电站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该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白鹤滩峡谷区,是金沙江干流攀枝花至宜宾河段梯级开发中的第二级水电站;是继我国三峡、溪洛渡水电站之后开展前期工作的又一座千万千瓦级以上大型水电站。道路方面,陈宁生谈到了川藏公路。“如果说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冻土,那可以说川藏高速公路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陈宁生介绍,川藏高速公路沿线的泥石流非常特殊,泥石流类型繁多,有降雨型泥石流、冰川型泥石流和冰湖溃就型泥石流,冰湖溃就型泥石流一旦堵溃,后果不堪设想。2000年4月9日,西藏易贡拉雍嘎布山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泥石流堆积成坝,造成易贡河堵塞,湖水上涨,蓄水30多亿立方米,至6月12日凌晨溃决以后形成的洪水流量达12万立方米/秒,冲毁沿途所有的道路、桥梁以及其他设施。据专门从事泥石流工程防治的美国Exponent公司的首席工程师道格拉斯介绍,泥石流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是目前世界泥石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在天然气进入山区的工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泥石流防治。他们在天然气管道上安装了泥石流警报系统,一旦泥石流暴发管道将自动停止运输,以此降低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中国山区众多,山区要发展,也必须从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防治开始。”陈宁生认为。社会发展导致问题凸显泥石流同风沙、水流、冰川等一样,是地表物质迁移的一种自然过程,但是任何自然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是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成都山地所研究员康志成指出,人为影响可以加速泥石流形成的发展进程,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陡坡开荒、森林植被破坏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泥石流活动。而且这种人为活动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人与土地矛盾尖锐化变得越来越深刻,呈不断增强的趋势。铁路部门就曾统计,全国铁路沿线泥石流灾害有1/3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有关。“人类在警惕和防范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给人类发展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应警惕不恰当的人类活动本身对泥石流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陈宁生说。泥石流防治措施要因地制宜“利用工程技术进行泥石流防治当然是比较直接的方式,发达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但单纯的工程措施投入较大,在中国经济条件有限,尤其是山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应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泥石流防治的成本。”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崔鹏认为。从科学的角度讲,不同地区的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区,则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具体包括跨越工程、穿过工程、防护工程、排导工程和拦挡工程等。标准偏低 规范滞后“川藏公路的设计标准是按照规划中的高速公路的标准进行分期改建,基本按照‘50年一遇、100年校核’的标准进行设计,这样重大工程基本上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陈宁生介绍,所谓“50年一遇,100年校核”是指高速公路遭遇50年一遇的泥石流灾害不会有问题,遭受100年一遇的泥石流灾害不会有大问题。但现在大部分工程的泥石流防治标准按照“20年一遇,50年校核”的标准进行设计。这些工程虽已正常运行若干年,但还未受过大规模泥石流的检验,一旦遇到超过设计标准的大规模泥石流暴发,这些防治工程将失去防灾效用。“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目前的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参数差距太大。”陈宁生说,国土资源部近年来出了一个规范,但是这些规范还只是针对评估方面的。目前,国家制定的防治规范、防范标准满足不了实际工程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提高。 (2007.11.3,地质勘查导报,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