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 峻岭天成——北京地质地貌景观掠影

浏览次数:655  发布日期:2008-04-07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
综 译北京地处我国燕山东西向构造带与太行山北东向构造带交汇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千百万年的风化侵蚀作用,更形成了北京千姿百态的峻岭峡谷,造就了丰富、新颖的地质地貌景观,为北京地区发展旅游提供了丰蕴的地质资源。如石灰岩地区的龙庆峡、十渡、京东大峡谷等景区;花岗岩地无的密云大关桥—黑龙潭、怀柔河防口—琉璃庙的云蒙山风光区;以中生代火山岩构成的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风景区等。这些具有保存和观赏价值的地质参观景点,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也是进行科普观光活动的景观场所。如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周口店猿人遗址;李四光教授发现的八大处冰川遗迹;十三陵地区地层中的叠层石遗迹;门头沟斋堂马栏的黄土遗迹;延庆花盆硅化木遗迹;房山区的石花洞、银狐洞岩溶遗迹和在平谷黑豆峪发现的“京东第一洞”岩溶遗迹……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迁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延庆县东北部的白河两岸,四面环山,西南距延庆县城约30千米,距北京约100千米。园区东邻怀柔,西、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南面是延庆盆地。沿白河两岸,东西长26千米,南北宽6千米~8千米,总面积约226平方千米。地质公园以形成于距今1.4亿~1.8亿年间的上侏罗纪统硅化木为特征。延庆硅化木群位于园区的东部千家店镇下德龙湾村白河两岸,化石产在距今1.4亿~1.8亿年间的上侏罗纪土城子组一、二段地层中,目前裸露地表的硅化木有57株,化石纹理清晰,质地坚硬,年轮宽窄可辨。其表面多呈浅褐黄色或灰白色,新鲜切面多为灰黑色,其形态像被据断的树桩,一般直径为0.6米~1.5米,是最大直径为2.5米,多垂直于地面,露出地面一般高0.4~0.5米,最高可达1米多,只有少量横卧或倾斜,最长达15米。地质公园西侧白河堡水库之北东边村一带及白河堡水库库东600米处,有零星硅化木,地层也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一、二段地层,位于花盆村东1.5米处,花盆—河北省公路旁。赋存动植物化石地层的岩性是上侏罗统土城子组灰绿色细砂岩,距今已有1.4亿年。出露的硅化木多为化石碎片与岩石固结在一起。同时还有双壳类动物化石,主要有绿色珠蚌、葛氏珠蚌、蒙阴蚌等,尤为珠蚌属为主。化石形态各异,单、双壳都有,壳瓣一般保存较完整。延庆硅化木群具有数量多、保存完整等特点,特别是该化木群全部产于原生层位,是东部交通便利地区惟一成片保存硅化木的产地。除此之外,地质公园不定期有动植物化石类、地貌景观、构造形迹、矿产遗迹、水文景观、自然生态旅游地、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等。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的大石河两岸,距北京城区50千米,距房山不足30千米。地质公园属于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景观。石花洞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规模大、洞层多、沉积类型全、次生化学沉积物数量大的洞穴。洞体为多层多枝的层楼式结构,有上下5层,1层~5层洞道全长5000米,六层至七层为地下暗河的流水及充水洞层。洞口海拔高程251米,距离区内潜水面160米,属于近潜水面洞穴。石花洞已开发一、二、三层洞道,全长1900多米,对游客开放的一、二层洞道长1362米,有12个高大的洞厅和16个洞室组成,还有形态各异的大小支洞63个。石花洞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造型美,有千姿百态的石花、石枝、石钟乳;典雅秀丽的石塔、石盾、石灯、石梯田;雄伟壮观的石幔、石旗、石瀑布;银白耀眼的月奶石和闪烁发光的彩光壁,岩溶沉积的精华都汇聚于此。石花洞不仅沉积类型多、形态美,而且洞体坚固、层次分明,洞内空气新鲜、环境优良。由于洞体深部有较大的空间和地下暗河,因而形成了洞穴气候环境自行循环调节的优越条件。银狐洞(又称三英洞)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下英水村南100米处,距北京城区68千米,交通方便。该洞1991年7月15日发现并开发。银狐洞洞体为横向单一形态,洞深90余米,总长约4000米,目前已开放旱洞2000米,水洞800米。洞内有8个高大厅堂和40多个景点及地下暗河的流水洞段,洞道宽一般5米~10米,平均洞高8米左右,洞内面积约3万平方米。银狐洞是石花洞地区内的又一奇观,洞中步移景换,使人目不暇接。特别有块国宝奇石,长约两米,雪豹头脸银狐身,形似一只“倒挂银狐”,它通体浮现着约两寸长洁白如雪的毛刺,密密扎扎地像绒一样晶莹剔透,银白耀眼,美丽动人。另外,洞内还有粗壮高大的石笋、石柱,典型的石旗、石带。晶莹的鹅管、闪烁发光的石瀑布、洁白无暇的石柱、石毛、石花等。银狐洞虽然洞体单一,但洞内沉积的微型景观丰富多彩,有其自己的特色,再加上有近800米长的水洞,清清的碧水,清澈见底的地下河。石花洞地区的岩溶洞穴分布密度高,成洞条件好,形成过程复杂。这些高大的厅堂和精美的景观,是大自然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精心雕琢出来的。石花洞由多层溶洞组成,这种多层结构的溶洞最早形成的是洞顶。当时,洞顶层就相当地下水位的水准面,在这里有地下水深蚀、搬运,把洞穴物质带走,洞穴形成后,出现了地壳上升,该层溶洞随地壳上升而地下水位则相对下降;其后,当地壳稳定下来时,地下水又在新的岩层部位进行溶蚀搬运,便形成了第二层洞穴。可见,石花洞7层不同高度溶洞的存在,标志着这一地区至少发生过6次间歇性上升。目前,地下水仍在溶蚀着最底层洞穴。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除地下部分的岩溶洞穴及洞内次生化学沉积景观外,地上部分还有地层剖面和地质构造形迹等地质遗迹景观和部分古建筑及人文历史景观等。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十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房山区西南部,拒马河中上游,地跨十渡、张坊两镇,西面、南面与河北省涞水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115°47′,北纬39°34′39″~46°,园区总面积为301平方千米。从张坊至平峪的拒马河河谷中,大清河的支流拒马河蜿蜒奔流形成了10个各具特色的渡口,此处因此而得名为十渡。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类型,是一个以岩溶景观为主体、多种地质遗迹配齐全、自然生态良好、人文景观厚重兼顾青少年传统教育的地学科普园地。十渡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有“北方桂林”之美称。两侧崖壁连绵,奇峰俊美,水中倒影尽显峰峦叠嶂,山水秀丽又不失壮阔,素有“四十里画廊”的美名。拒马河水清澈见底,河滩处细沙漫漫,是绝佳的夏季天然浴场。十渡的主要景点有20余处,一渡位于东端的张坊,此处山清水秀,有水上娱乐场;顺流而下的是二渡到六渡,此处山岩峻峭,主要景观有千尺窗、笔架山、朝晖山、塔山仙池、牛影洞、五指山、蛙嘴石、通天洞、望月峰、平西烈士陵园、六壮士纪念碑等,六渡有天然浴场;七渡到十渡一带,景色最佳,此处奇峰秀水、连绵不绝,美如画卷,著名景观有石人峰、蝙蝠山、龙山在“佛”字、石门、棒槌岩和跳水台等。十渡有通天洞,碑上刻有“不上通天洞,何时望江南”。通天洞的洞长10多米,石壁上留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2008.3.22,中国矿业报,B4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