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加速发展,地质工作准备好了吗?浏览次数:432 发布日期:2008-07-31 分类:专业领域/城市地质——访中国地调局基础部主任庄育勋 于德福北京市财政每年支出数亿元用于生活垃圾处理,但部分垃圾处理场附近地下水中总大肠菌群、亚硝酸盐氮等9指标仍超国际地面塌陷、地震破坏、土壤污染、缺水正严重制约城市布局、经济发展和稳定城市建设需要多目标、多手段、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地质工作城市建设、发展与地质工作有关系吗?如果突然被问及这个问题,大多数身居大都市的人也许会瞠目结舌。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主任庄育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引用了法国地质学家的一个精辟论断:城市地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后,庄育勋补充说,无论是日前的城市建设,还是今后的城市发展,有了地质工作的基础支撑,城市的建设才能更安全、发展将更加持续。生活垃圾——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活垃圾与每个市民都有关,但有多少人知道生活垃圾正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呢?”庄育勋首先抛出一个并不期望得到答案的问题,接着缓缓道出一组数据。2005年,北京一年产生生活垃圾490万吨,相当于两座半景山;为收运和处理这些垃圾,市财政一年要支出7亿元左右人民币,算下来,每处理一吨垃圾要花费158元人民币。生活垃圾在不断增长,去年,北京的生活垃圾总量达600多万吨。“处理垃圾除了意味着巨大的财政负担,还会因为使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垃圾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体、土壤、大气,传播疾病。”庄育勋介绍说。据北京地勘局开展城市地质工作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部分垃圾处理场附近地下水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氨氮、铁、锰、氟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9项指标超过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垃圾处理场周围地下水已经不能饮用,附近的农作物生长也受到影响。这一问题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地质工作来帮忙了。”庄育勋说,“北京地勘局通过开展地质调查,为全市的垃圾填埋找到10处理想的地点。这10处都属于地下水贫水区,地下水埋藏深,含水层防护条件好。再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就可以将垃圾对地下水的污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建在地质体上的城市,离不开地质工作支撑庄育勋接着说,城市是建在地质体上的,这就注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的基础支撑。从国内外的经验看,地质工作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本身的安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积累了大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因此,城市必须建在地壳稳定性高的地区,否则带来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致使市区建筑物多数遭到严重破坏,铁轨发生蛇形扭曲,地表发生大量裂缝,喷水冒沙、塌陷。在那次灾难中,242769人死亡,1648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建在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同样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目前,世界上仍有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等著名城市建在地震带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城市的发展定位。城市确定发展的主导产业,也要根据地质工作提供的资源赋存状况来决定。像天津本来就是我国北方一个缺水城市,却想发展啤酒产业,最终只能因缺水而宣告结束。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地下空间以缓解地面空间的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办法。最突出的就是地下交通线的建设,纽约、东京、莫斯科、伦敦等著名大城市现在都已开发了相当里程的地下交通线。今后,地下空间将开发出更多的功能,并将像地面一样实行地籍管理。在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中,都需要地质工作来帮助弄清地下空间的地质情况、建设的适宜程度等,而且这些工作最好在开发之前就完成。因为地下空间一旦建设完成后,就很难再像对地面建筑一样进行更改。城市发展的布局。围绕中心城区往外逐步扩展,完成城市规模扩大,这一观念在我国已有所转变。上海就已经开始根据地质体的情况考虑城市规模的布局了。因倍感地面沉降的压力,上海在“十一五”城市规划中就作出了“l个中心城、9个卫星城、60个中心镇、600个中心村”的发展布局,以减轻中心城区压力。城市地质灾害的影响。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一方面对地质体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还会因建设、过量抽取地下水等原因,从而引起地面沉降等地灾。随着今后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建设将越来越需要地质专业技术来提供基础支撑。如上海高速铁路的建设,就对地面沉降幅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城市污染的控制。现在人们对城市污染的关心还主要集中在大气和水上,其实城市污染更重要的方面还体现在土壤污染上。因为土地一旦被污染,治理和恢复的时间可能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组织的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各大中城市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如上海市区和郊区城镇中心街道灰尘中的铅达到了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倍,造成中度污染。地质工作,变应急式为超前式是必须的那么,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我们该如何利用好地质工作这一基础支撑力量呢?庄育勋认为,总结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经验,今后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应该通过系统、综合、立体、精细调查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由应急式服务转变为超前服务,即由以前围绕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如不稳定斜坡上的建筑、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的地面下陷、城市垃圾处理等地质问题开展调查,转变为政府进行城市、城市群(带)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决策服务为主要目标。庄育勋说,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单学科如果各自为战的话,只能解决具体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地质问题。但要是打破了专业壁垒,组成多学科、多专业集团军,开展多领域、多种技术手段的全面、综合、系统调查,就能将由地表二维调查为主,转变为进行三维立体地质调查,为城市建立三维岩石地层模型,以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由以往的定性描述式的地质调查转变为精细定量的地质测量;由原来对活动构造粗略的描述变为准确定位,地球化学的多参数高精度测量等;由传统的纸介质的成果表达,转变为应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对地质成果进行综合管理表达;由对已有现象的调查描述,转变为现象调查与预测模拟相结合,调查与监测相结合。(2008.7.17,地质勘查导报,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