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水文地质工作须先行浏览次数:649 发布日期:2004-11-10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我国煤田能源发展态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两年煤炭生产提速。2003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6.67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3.67亿吨,年均增长1.22亿吨。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达8.82亿吨。根据预测,到2010年、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9亿吨、24亿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碳需求,必须加快煤矿新井建设步伐。而新井的建设,须有相应储量级别的煤炭资源量作保障。据计算,根据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到2010年、2020年,我国煤炭说查资源量缺口将达1000亿吨和2000亿吨,普查资源量缺口达3500亿吨和6000亿吨。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煤炭资源中优质炼焦用煤短缺,地区分布不平衡,煤质评价程度低以及大型煤炭基地水资源的勘查评价严重滞后,这一切严重影响我国煤炭资源保障程度。水制约煤炭资源开发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分布呈逆向分布。煤炭资源占90%的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占90%的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仅占全国30%,而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68%的晋、陕、内蒙古、宁四省(区)地下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87%。该地无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规划建设的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的开发建设与水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另外,老矿区扩建生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方现有主要煤矿区缺水量累计达100万吨/日以上。水落石出资源的短缺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北方尤其是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的主要因素。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是我国本世纪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的重要基地,但该区水资源稀缺,生态环境脆弱,维系该区生命绿色的浅层地下水覆盖在含煤地层之上。一旦被煤炭开采冒落破坏,将给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负面影响。“保水采煤”仍是该区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要求煤田地质勘查时,水文地质勘查程度须达到一定的阶段,如:一般煤田申请地质详查立项时,其水文地质勘查程度必须达到普查精度,以保障煤田开发建设。步入市场经济以来,出于各种经济利益驱动,建设单位往往急功近利,不顾水文地质条件和多年来水资源量和质的变化,不做任何勘查,也不管水资源有无保障,就盲目投入煤田地质勘探开发,或径直打井,其结果是:或煤炭工业建设用水无法保障,或扩大地下水区域降落漏斗,导致水环境恶化,最终影响煤炭工业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煤田水文地质工作亟待加强传统煤田水文地质工作内容主要是划分水文地质类型、提出供水方向、计算预测矿井涌水量等。但随着矿井的建设开发,大量地下水被抽取出来为经济建设利用;矿井开拓向深部延伸,我国东部大量下组煤炭资源受地下水所困;西部大面积优质煤炭资源位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地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给煤田水文地质工作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也注入不敷出新的内涵,即新时期的煤田水文地质工作,不仅要满足煤矿建设用水需求和矿井涌水量预测等工作,更重要的是矿区生态环境的研究评价和对煤炭资源开发可能出现的水文工环地质总是诸如地面塌陷、水质变化、“三高”(高温、高压、高地应力)问题、“三下”(水下、路下、建筑物下)采煤等有更高要求的预测和评价。鉴于此,我们认为,煤田水文地质工作同样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区域性特征。作为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其不仅要超前进行,作为煤炭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且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就实质而言,煤田水文地质工作不单为煤矿企业获益服务,也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危密切相关,其公益属性显而易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水资源同样是国家战略资源。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矿山开发,水资源保证是首要前提,并且将影响到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的发展战略。水资源作为一种流动矿产资源,由于其“三水”转化特征和补、径、排条件不同,其分布影响范围少则几百平方公里,多则几千、上万平方公里,具有区域性特点。有观点认为,煤田水文地质工作应为商业性地质工作,是煤矿企业行为。不作为国家“四性”地质工作范畴,其结果必然出现煤田水文地质工作严重滞后、乱开滥采地下水、盲目建设煤炭项目、水环境日益恶化等不良后果。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煤田水文地质工作已被赋予了新的工作内涵,其工作性质符合“四性”地质工作特点,应纳入国家基础地质工作范畴,亟待加强。 (作者傅耀军、华解明分别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总工程师、勘查技术处处长)(作者分别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总工程师( (10211—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