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滑坡研究显示:滑坡灾害点与高程分布密切相关

浏览次数:618  发布日期:2008-12-05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集中发育在高程400—800米和1400—2000米之间,地形起伏度300—600米之间和坡度10º—25º之间记者滕艳报道,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郭芳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杨农等人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对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研究发现,滑坡灾害点及其高程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规律性:滑坡灾害主要集中发育在高程400~800米和1400~2000米之间,地形起伏度300~600米之间和坡度10度~25度之间。郭芳芳、杨农等人基于ArcGIS平台,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计划采集的数字高程模型(SRTM-DEM)数据资料,提取了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等地貌参数,统计了研究区内2319个滑坡点的高程、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初步建立了地形地貌与滑坡灾害点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上述结论。郭芳芳介绍,研究区涵盖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北部及陕西南部小部分地区,总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区内西高东低,地势起伏较大,西部高原大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东部四川盆地中的丘陵,海拔近500米左右。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和外动力营力作用极其活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郭芳芳介绍,研究区内滑坡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上游、岷江上游、大渡河和岷江交汇处、达县周边、长江重庆河段及雅砻江与金沙江交汇处。“尽管滑坡的发生是边坡失稳的结果,与各种外部因素有关,但地形地貌参数统计分析表明,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形地貌参数(高程、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郭芳芳说。研究表明,整个研究区海拔高程分布在53米~6457米,而滑坡灾害点的海拔高程范围是86米~4632米。“其中,滑坡灾害点的高程主要集中在两个区间段,分别为400~800米和1400~2000米。这两个区间段的滑坡灾害点分别占研究区内总滑坡数的40%和28%。”郭芳芳说,“滑坡出现这两个高程区间段和研究区本身地形有直接关系,滑坡灾害大体上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和横断山脉地区,两个地区海拔高程差异明显,制约了滑坡灾害点发生的高程区间。”研究还发现,地形起伏度、坡度与滑坡灾害的发生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研究区的地形起伏度分布在0~2523米,滑坡灾害发生的地形起伏度范围主要在21~1801米。郭芳芳等人定量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内近一半的滑坡发育在300~600米的地形起伏度范围内,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8.68%。滑坡灾害发生的地形坡度为10度~25度,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4.70%“除了地形地貌参数以外,断裂活动性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郭芳芳说,在龙门山断裂带、关村断裂、莲峰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上,都相对集中发育了滑坡。研究发现,这些断裂带在地貌上都表现为V字形山谷,滑坡集中发育在山谷的陡坡上,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区间正好位于300~600米和10度~25度之间。郭芳芳介绍,河谷内沉积物固结程度较差,又是人类活动和居住的主要场所,这加剧了滑坡灾害的发生。研究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尤其自第四纪以来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影响,区域隆升强烈,导致河流强烈下切,形成V形深切河谷地貌和地形起伏度较大的山谷地貌,在谷地中形成多级阶地。在山麓、河道两岸堆积了大量的新生代砾岩、砂岩等固结程度较差的沉积物,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再由暴雨和地震等因素触发,最终发生滑坡灾害。暴雨和地震决定伺时发生滑坡。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滑坡发生的位置。(2008.11.22,地质勘查导报,3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