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烈荣建议 国家尽快立项防治震区地灾

浏览次数:664  发布日期:2009-03-11  分类:综合
记者李伟锋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主任李烈荣表示,近3~5年内,泥石流、崩塌、滑坡将成为可能造成四川灾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灾种。他建议,国家尽快立项,统筹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支援、帮助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李烈荣在提案中指出,据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经验,特大地震发生后,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所产生的影响将持续10年左右。“5·12”地震发生的龙门山地区,原本就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调查表明,强烈地震使极震区的山体普遍受到破坏,再加上由于强降雨、余震影响和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隐患成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还具有复杂多变和很强的不确定性。一些滑坡、崩塌体、危岩体仍然处于高位、高危状态,具有突发性强、势能大、摧毁力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一旦成灾,将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灾区所处的市、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绝大部分县(市、区)缺乏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技术部门和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技术人员非常缺乏。因此,李烈荣建议,国家应尽快立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改善地质环境,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为恢复重建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具体措施包括: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院校的技术力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科技攻关,切实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难题,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地质灾害综合勘查、评价、评估和监测预报水平,为地质灾害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尽快落实防治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实施。针对工程量大、时间紧的问题,建议统筹全国的专业地质灾害防治力量,支援、帮助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转自国土资源网2009年3月10日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