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地质奏响改革发展强音

浏览次数:485  发布日期:2009-06-17  分类:综合
——刘守全研究员谈中国海洋地质工作改革发展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地质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其现状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在地质找矿发展改革大讨论开展得热火朝天的今天,关于海洋地质工作发展改革的讨论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守全,请他就海洋地质工作的改革发展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海洋地质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军事、科技竞争的焦点        记者:首先请您为我们普及一下海洋地质的相关知识。        刘守全: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地质工作既是海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海洋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资源地质和环境地质,以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高回报为特点,其主要用户是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和经济强国的进程中,海洋地质工作扮演着重要角色。        记者:您刚才说,在建设海洋强国和经济强国的进程中,海洋地质工作扮演着重要角色。        刘守全:是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如果70%面积的地质问题不清楚,30%的陆地地质问题也不易搞清楚。在过去的20世纪里,海洋地质学不仅对地学革命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对人类认识地球、了解自然,以及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强国。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海洋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军事、科技竞争的焦点。2001年在联合国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论断。为了缓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困境,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的海洋政策,加强了对海洋的调查研究和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落后发达海洋国家约20年,且因涉足部门过多,存在无序竞争问题        记者:我国目前海洋地质工作进展如何?        刘守全: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据测算,中国落后于发达海洋国家约20年,我国海洋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我国与相邻或相向的7个国家都存在疆界争议,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唯有加强海洋地质工作。        新世纪的地球科学,已从陆地发展到海洋,成为海陆结合的“地球系统科学”。我国固体地球科学50年来获得长足发展,但重点一直在陆地,海洋则相当薄弱。我国的海洋地质工作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陆地地质工作,形成了“内向型”的地球科学格局,难以适应当今世界将地球作为整体系统研究的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形势。       “八五”计划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洋地质工作,一方面加大投入支持相关单位和机构参与国际重大海洋地学计划,如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计划(LOL—CZ)、国际岩石圈与生物圈研究计划(IGBP)、大洋钻探计划(ODP)、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等,力图缩小我国与国际前沿水平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设立了若干海洋专项。这些专项,或者完全是海洋地质方面的内容,或者是以海洋地质为主的内容,它们在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权益,勘查海域油气、天然气水合物、海砂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海域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所有全球性重大地学发展计划中,鲜有以我国为主导的项目。因此,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远远超出海洋自身的范畴,是涉及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记者:目前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        刘守全:按照政府职能的划分和“三定”方案,海洋地质工作属于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职能范畴。但目前,我国涉海部门和系统有: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海军、交通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农业部。除农业部,其他9个部门都涉足海洋地质工作,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因部门职能交叉和部门利益的驱动,存在着无序竞争的问题,亟待明确界定政府部门职能定位,建立职能明确、管理有序、水平较高的海洋地质调查评价和管理体系。        地调局应成为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指挥部,要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海洋地质野战军        记者:地矿部门在从事海洋地质工作方面存在着哪些优劣势?        刘守全:地矿部门的海洋地质工作发端于1956年国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之时,1960年开始组建调查队伍并在长春地质学院建立海洋地质系,1963年底即成立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当时在国内力量最强也最有优势,走出了中科院院士业治铮、朱夏、刘光鼎,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等一大批海洋地质领域的大家。到20世纪80年代,石油部、中科院、国家海洋局、教育部从事海洋地质工作的队伍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地质工作跌入“谷底”,加上部分海洋地质队伍企业化重组,地矿系统的海洋地质工作进入了“寒冬”。随着国家对海洋地质工作需求的增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成立,海洋地质工作开始复苏,相继开展了126、215、118、420、429、920及地质大调查专项等,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受到国家重视。但与国家的需求和其他涉海系统相比,我们发展的幅度较小,所占投资比例较小,队伍规模较小,装备水平较低。比如,在国际重大海洋地学计划中,除以陆地为主的IGP和CDP由中国地调局代表中国参加外,其他的项目分别由中科院、教育部或国家海洋局代表国家参加。此外,除了管理海域海洋矿产方面的项目由中国地调局牵头,其他的海洋地学项目包括国际海底和极地的项目,我们大多处于边缘化。        记者:加强我国海洋地质工作,您有什么建议?        刘守全:首先要明确,国土资源部作为国家地质工作的主管部门,其管理职能应当覆盖海洋这片“蓝色国土”。中国地调局则是国家地质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承担者,应当成为国家海洋地质工作的主导者、组织者、承担者。要千方百计保障中国地调局在国家宏观海洋地质规划中的话语权,保证在近海和大陆架海洋地质工作中的主力军地位,强化在海岸带地质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在国际海洋地质重大计划中的牵头作用,使中国地调局真正成为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指挥部。        其次,要依据国家社会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立足海洋基础地质和矿产资源地质及生态环境地质,制定国家海洋地质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强化涉海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再其次,要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海洋地质野战军。目前,国土资源部门仅有两个海洋地质调查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千余人的队伍、陈旧的装备远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作为指挥中心,中国地调局只有一个海洋处管理海洋地质工作,功能太弱,应当单设一个部、室,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此外,还应当通过与高校合作等模式培养海洋地质方面的后备人才,充实调查研究队伍,制定政策和措施发挥现有科技队伍的作用;建造多条用途不同、功能有别的科学考察船,充实和完善海洋地质调查设备、实验分析测试仪器和数据库建设;强化与国家综合部门的沟通,争取对海洋地质工作更大的支持和理解;加强与涉及海洋地质工作的兄弟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实现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力量的优势集成,调动多方积极性,共同努力做好工作;加强与国际地学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国外同类机构的交流,紧紧跟踪国际海洋地学前缘、迅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实现从科学思想到工作方式与国际接轨,缩小我国与发达海洋国家的差距。                                                                  转自国土资源网 2009年6月16日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