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显身手浏览次数:571 发布日期:2009-07-08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 广州市汛期地灾应急分队工作侧记 近年来, 广东省广州市地质灾害抢险前线活跃着一支应急技术抢险队伍,他们就是广州市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分队。 广州市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分队成立于2007年,由广州市地质调查院16名地质专家和部分辅助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调查,分析地灾诱因,判断灾害趋势,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协助各级领导科学组织应急抢险,尽可能减少地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两年多来,广州市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677处,竖立地质灾害警示牌300多个,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出动670余人次,处置地灾1200余宗。 用毅力与灾害周旋 2008年6月,“风神”袭击广州的从化、增城、花都等地,其中从化市最大降雨量达360毫米,日降雨量多次达到特大暴雨级别。受强降雨和流域洪水的共同影响,从化市5个镇3个街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山体崩塌、滑坡和洪涝灾害,因灾死亡3人,受灾人口达52627人。全市出现地质灾害1300多处,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引起广州市委市政府、市国土房管局的高度重视。根据上级批示,广州市地质调查院把应急抢险技术分队分成4个小组,赶赴增城、花都等重灾区。抢险过程中,因抢险人员有限,灾点众多,为了尽快调查,及早排除隐患,抢险分队昼夜兼程,冒着暴雨出现在灾害现场。从化市良口镇胜塘村发生严重滑坡,广州市地质调查院领导带领4名队员,于凌晨4时奔赴现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协助当地政府进行人员撤离和搬迁等工作。调查小组在从化市良口镇黄龙带一带要完成200个灾害点的调查,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10时才返回驻地。抢险队队长、高级工程师郑小战带领的3人小组,白天冒雨在白云区奋战了一天,晚上7时又接到增城派潭镇高潭公路出现大面积滑坡的电话,立即带上压缩饼干,马不停蹄地直奔那里。 据统计,在这次抢险中,10余名抢险队员7天共调查地灾点300多处。 用才智为百姓护航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岩溶分布区的地下工程增多,地面塌陷灾害时有发生。用现代化手段摸清地下岩溶发育情况,拿出可行的处置措施,是抢险过程中时常面临的挑战。 2008年12月19日16时许,白云区夏茅村向西街突发5处岩溶地面塌陷,塌陷坑面积300多平方米,12幢楼房损毁,超过20幢楼房墙壁及地面出现变形、开裂,灾害影响范围约5000平方米。灾情就是命令,接到白云区国土房管分局的灾情报告后,抢险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刻查看受损房屋,协助安排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并展开调查,询问塌陷的前后过程,研究塌陷诱因。 经过调查发现,灾害是由一台桩机施工破坏水汽平衡造成的。但桩机施工怎么会引发如此严重的灾害?有人反映是周边的白云湖开挖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黄光华院长带领队员立刻展开对白云湖水利工程和周边其他工程的调查。经勘查,得出白云湖开挖浅、两个地下水体单元分隔等结论,专家因此判断本次塌陷是地下岩溶洞穴发育,桩机钻探贯穿地下溶洞诱发造成的,与白云湖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必然联系。 应急分队的专家们按楼房鉴定和地面变形调查确定的范围圈定危险区,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及时提交当地白云区政府,塌陷影响范围内的381名群众得到安全撤离,他们还对进一步做好后续的监测和全面调查工作提出了建议。 用责任保一方平安 2008年1月,荔湾区大坦沙岛西海南路接连发生多起地面塌陷,造成5间平房倒塌,一幢3层楼房及周边多间平房墙壁开裂,数千人受到威胁。与此同时,大坦沙岛上的市第一中学图书馆出现裂缝,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广州市荔湾区党委书记刘平等数十位领导因担心学校师生的安全和影响学生高考顺利进行,在学校召开现场会,拟定当天傍晚前将3500名师生全部撤离,并请应急分队就现有资料现场分析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提出对该决定的看法。 时间紧,责任重,不容判断失误。师生全部撤离可以确保安全,但会给政府带来极大的负担,使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受到冲击,甚至影响高考,可是如果不撤离,万一有事,专业人员就要承担风险,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同时还要安排大量、长期的地下水水位、地面变形、裂缝监测和巡查工作,这无疑给抢险分队的工作增加了负担。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和一名抢险队员,出于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责任,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孙光芒毅然提出,在做好监测的前提下,学生暂时可以不撤离,监测工作让应急分队来承担。荔湾区政府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不但避免了数百万元的搬迁费用,还减少了寻找临时校区等工作。 (祝桂峰 刘克斌 邹伟健) 转自国土资源网 2009年7月8日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