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概述浏览次数:549 发布日期:2009-10-26 分类:综合万宝英 摘要:本文从基础前沿性研究、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信息技术、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国土资源管理与决策服务等个领域,对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成果管理办公室登记的科技成果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矿产 土地 地质灾害 信息化 管理 根据“科技兴地”战略的总体思路以及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的总体部署,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任务得到落实与实施。现就2008年国土资源部正式登记的208项科技成果中的主要成果所获进展概述如下。 一、基础前沿性研究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形成了一套岩心的编录、定位和定向方法,发展了深部流体随钻监测与分析系统,探索出在坚硬岩石中微生物提取和分析的方法;在“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动力学过程与地质响应”的研究中,试图对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与盆地的形成进行定量解释,建立该区的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成矿、找矿理论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如在铜陵矿集区通过对深部地质过程的认识和“流体一蚀变填图”方法体系的建立,指出叠加成矿是该矿集区的主导机制;在山东大磨曲家金矿提出了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叠接与临界成矿的认识,在招平断裂带北段实现了找矿新突破;通过对闽中古裂谷地壳一上地慢三维结构模式的研究及其成矿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和综合信息找矿模式。 编图与填图方面:如充分反映当前我国海洋领域基础地质调查现状的《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以12个(族)矿种不同规模的2400余处矿床按12种成因类型区分的《中国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图集》以及《南极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的编制等乃是编图进展的具体实例。 二、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区域地质调查方面:在开展西藏1:25万日土县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对“班公错蛇绿岩带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设专题研究,建立了测区构造演化模式,确立了梅花山一扎普铁铜多金属矿带并新发现了6处矿产地;在安徽休宁一屯溪盆地和辽宁下二台一威远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均发现了恐龙化石等,在辽宁下二台一威远及胶东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中发现了表壳岩,提出苏鲁造山带与胶莱盆地在构造上为藕合关系。 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评价:在山东莱州寺庄矿区深部经详查探明一大型金矿床,通过可行性研究认为,该矿床未来开采时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实际意义;广西靖西县新纤铝土矿床根据自身规律,采用多种工程、技术测试等方法手段,成功地一次性连续完成矿床详查勘探工作;河南商城县大别造山带北麓探明钥资源储量达大型斑岩型钥矿床规模。此外,北山和二连一东乌旗地区铜金银矿床、山东营县和沂水县矿区钦铁矿、吉林敦化市塔东铁矿等也实现了找矿的新突破。油气资源评价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初步形成的国家级油气资源评价标准体系、方法体系、参数体系和数据标准体系,分别对129个含油气盆地、42个含煤盆地、80个油页岩含矿区和106个油砂矿区的资源进行了评价,其中石油、天然气资源是评价的重点,油页岩、油砂资源评价在国内尚属首次;对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评价,重点提出了以碳酸盐岩、古隆起等为主的油气勘探方向和领域;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仅在大庆葡南地区黑帝庙油层发现了新的油气富集区,而且形成了一套以地震、地质、测井为核心的储层预测和油气水层识别的浅层油气藏描述技术。 三、土地资源调查评价 土地调查方面:查清耕地资源分布、变化与生态退耕的时空分布规律,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建立耕地资源与生态退耕遥感监测的指标体系、监测标准和数据库,是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采用了遥感监测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以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县为试点,开展了土地调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利用遥感数据所形成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体系和土地退化监测指标体系,以及信息提取方法,在环北京地区、陕西榆林地区得到成功应用;天津市以35技术为支撑的车载移动快速实时国土资源监察系统,为地政、矿政工作提供了实时、清晰、直观、准确、可靠的遥感信息。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方面:运用分层抽样调查统计、回归分析、图形空间分析以及Delphi法等分析了广东省耕地利用等指数与粮食生产能力间的关系,通过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规范,最终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平衡;针对滨海地区镁矿造成的水土流失方式和有关治理措施和经验,引人新型矿山复垦技术体系,使得矿山开采段的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得到了治理;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模式与技术配置问题研究,在汾河谷地取得了明显效果,并在山西省内得到了推广应用。 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普通民众的关注。湖南运用小波分析法、博克斯一詹金斯法、GRNN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房地产用地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和预报预警系统;南京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评价,揭示了城市土地资源开发或再开发利用的潜力;湖北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用地规划、大连运用SWOT分析方法,引人两栖人口的概念,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等均进行了研究。 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冕宁稀土矿综合利用试验采用“磨矿一脱泥-浮选”和“磨矿一分级(脱泥)一粗细分级重选一呼(磨矿)浮选”联合工艺流程,以及尾矿所采用的“作分离浮选一重选”和“优先浮选一重选”工艺均获良好指标;西藏申扎县舍索铜铝矿选矿试验采用一尽矿一铜钼混合浮选一混合粗精矿再磨一铜钼分离选矿工艺流程和使用WL,得到铜、钼分离和回收效果;对含砷铜金矿,采用优先浮选砷、铜金,再浮选丘的浮选工艺,综合回收铜、金、硫;从赤泥提抗并制合镁抗中间合金小型试验获得成功并确定了制取无沙化抗的技术参数;成功地完成从内蒙古金厂沟梁金浸金后的矿浆中加人FL3既消除矿浆中氰根又能泥铜、铅矿物的浮选,从而达到回收铜、铅、锌矿物目的试验;对四川夏塞银多金属矿采用铜锌顺序程和浮选尾矿采用重选一浮选联合流程,可获铅、锌精矿和回收锡、砷、硫;山西紫金义兴寨金矿金浮选尾矿中回收金锌,从原生金矿中进行金锌分研究以及对青杠坪腾家梁子钒钦磁铁矿选矿工艺行了试验研究;对浸染型钻银矿、银多金属矿和硫铜钻镍矿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也获得良好效果。 五、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介 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评价:根据新一轮地下寸源调查评价成果编制的《中国地下水资源图》、《呼地下水环境图》,展示了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诈研究评价的成就;建立了黄河流域在天然、人为禾异条件下的地下水演化仿真模式,有助于地下水资的可再生性维持与调控;查明了环渤海地区地下沙源潜力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百续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建议;应用Sufe,术和3ds max技术对山东充州王因水源地,通过亡溶地貌恢复和岩溶水系统的变迁演化模拟,在寻书溶水方面获突破性进展;针对北京城市供水保障和急水源工程建设等问题,开展了地下水调控的理模型及应用研究,并在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栋得到应用;国家级单孔多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建愁用新的“无井壁保护管四次分别成井工艺”,获得成并为其他地区建设单孔多层监测井起到了示范作用。 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开展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的方法研究,选择三峡库区巴东县城区和云阳县新城区开展区域滑坡灾害敏感性和危险性预测评价;三峡库区重点塌岸段不同蓄水位下的塌岸范围,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地段,现已建立了塌岸预测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和塌岸防治技术方法体系以及配套的《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指南》,在塌岸预测中得到应用;评价了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地质灾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防治对策,以及社会经济与其协调发展的建议。 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应用遥感技术对东南沿海地区及重要经济区的环境地质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建立了东南沿海及重要经济区的地质环境信息平台;青岛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地质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尝试,涉及海域生态环境、海产养殖质量、人居环境、海岸带工程地质及数据库5个方面;利用遥感解译、环境地质调查、山地工程、取样测试等主要工作手段,对长江上游区域的环境地质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国家“西电东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性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六、国土资源信息技术 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基于SIG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开发了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和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体系,建立了国家地质信息网,初步形成了国家地质空间信息网格。 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及数据环境建设:以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为数据基础,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等建成了全国性大型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并实现了空间数据库的网络化服务;“国土资源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集成了主流信息技术的国土资源国家级数据库运行环境,及适用于运行环境的统一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江苏省各市国土资源部门在数据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试点地区的土地基础数据库、设计了数据转换工具软件,获得了相关研究成果。 政务系统建设: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覆盖国土资源部、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保证了国土资源部9个业务司局的网上协同工作与联合审查,实现了建设用地审批从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利用3S技术,整合各类多媒体等信息,配以GPS卫星定位和执法人员掌上数码终端,建立起一套覆盖范围广的违法用地动态监管信息系统;此外,甘肃、辽宁、北京、天津、佛山、武汉、温州、长沙、株洲等省市在政务系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国土资源地政、测政、矿政业务管理与审批的窗口式办文及日常综合事务管理,乃至信息发布与共享。 七、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物探技术方面: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天然气水含物地震采集参数分析系统、地震正反演模拟技术、地震识别处理技术和地震采集试验技术等的研究成果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化探技术方面: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研究中,船载地球化学探测系统的研制、底水地球化学探测系统的研制和高精度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相关专利;根据南黄海海域采集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数据编制的相关图件,在总结国内外海洋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域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方案”;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顺序提取标准物质研制,定值元素数量由6个扩展到11个,采用的顺序提取方案增加了Tessier法,定值形态由3个形态扩大到7个;编制的39种元素1:500万全国地球化学图,取得了地壳表层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展示了影响我国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状态、不同地质背景所反映的地球化学空间特征及我国重要矿产地的分布;江苏省在开展全省地球化学调查的同时还开展了启东一带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试验研究,并编制了土壤与主要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图,建立了江苏省生态地球化学样品库。 钻探技术方面:黑冰齿金钢石复合片钻头及其系列产品,是快速钻探工艺技术的新发展;“气助正循环钻进技术”是“多工艺空气钻进技术体系”中的一个新钻探工艺方法,较好地克服了岩溶地区及岩石裂隙漏失层钻探的技术难题;总结和改进了绳钻过程中影响钻探效率的关键技术并将其在煤田勘探中推广应用;xD一3、xD一3A全液压动力头式岩心钻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定向贯通技术及设备在水溶采矿,水(地热)井、石油和天然气井及城市管道穿越孔的建设中取到了应用效果。 大型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研制了功率连续可调微波消解装置、通用型自动进样装置、X荧光光谱分析熔样机、固相微萃取器、1700℃陶瓷纤维马弗炉、变频致冷水循环器、微型固态吸附棒萃取器和热解吸装置、室内装修主要有害气体检测试剂盒和全自动磨样机9类装置,解决了科学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配套支撑系统设备的不完备或技术落后所带来的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测试分析方面:围绕资源调查、材料检测、标准编制、水资源生态净化技术以及区域经济需求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了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八、国土资源管理与决策 国土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方面:“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提出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划体系,是“十一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纲领,围绕21世纪前20年我国土地利用的趋势和对策,从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现行规划实施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评价方法体系,进而开展了耕地保护目标、城镇化发展趋势与用地需求、开发区问题、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基础设施发展与用地需求对策研究;地质调查发展战略从我国基础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能源和非能源矿产勘查、水工环等各行业领域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地质调查工作内外部环境、发展总体思路、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及战略保障措施等。 国土资源政策体制方面:分别制定、发布和实施了《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等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土地登记代理管理系列办法,开发了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信息系统,在全国推行并开展了46个城市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试点示范;结合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形成土地资产化一资产资本化一资本证券化的体系,以珠海横琴岛整体开发为目标,建立土地资产资本运作平台,形成新的土地开发和城市经营模式;结合北京市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实践,对土地一级开发业务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利用地租理论和房地产估价理论,设计了上海市国有土地租赁的运行机制,并在配套措施上进一步提出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及政策建议;查明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污染的要类型、分布、危害现状,总结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经验与教训,并吸取国内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根据工业化国家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变化的演变规律,对我国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演化的趋势和现状进行了评估,分析了主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结构及其与资源、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到2020年实施环境污染零增长的环境发展目标,并对当前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选择典型的先期工业化国家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对比,选取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3个有代表性的经济区域,总结了矿产资源消耗的客观规律和统计趋势,揭示了未来矿产资源需求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对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水平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因素和投人产出的效益比较,提出了新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提高效益、缩小差距的建议。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了2008年登记的208项成果报告,参考文献仅列举了部分成果资料名称。 [l]胡泽松等.四川冕宁稀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矿产综合利用研究项目总报告,内部资料,2003.3 [2]张宗枯,秦毅苏,孙继朝等中国地下水资源图、中国地下水环境图.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9月第l版 [3]龙翼飞地籍管理丛书20031 [4]攀志全.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丛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第2版 [5]朱留华,谢俊奇等.21世纪前20年土地利用趋势与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2007年n月第1版 [6]许强,白建光等.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专题研究,内部资料,2005.9 [7]吴能有等.夭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内部资料,2005.12 [81车长波等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总报告,内部资料,2007.6 转自资源网 2009年10月20日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