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填补粤北岩溶石山找水“空白区” 省地质局发现水源点613处,已成井4口

浏览次数:316  发布日期:2010-04-27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记者刘如春、周杰报道,4月14日,广东地质局组织、省工程勘察院(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等单位具体实施的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项目阶段性成果通过验收,新发现水源点613处,打出4口供水井,日出水量1000立方米,解决了5000多人的饮水难题。以往找水“空白区”——岩溶区高台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取得突破。    粤北岩溶石山地区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也是广东省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缺水人口达307万人。2008年,广东省把《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项目列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整改落实方案之一,交由广东省国土厅牵头,省地质局组织实施,省工程勘察院等4个单位具体实施。项目调查面积2767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5.6%;调查范围主要是韶关、清远两市以石灰岩为主的11个县(市)区。项目主要目的是查明粤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及利用潜力,建立初步的地下水监测网络,解决3到5万人的饮水难及部分干旱地区农田供水。    当红云希望学校因为无法解决师生生活用水,有关部门决定于2009年下半年停学撤校的消息传出,在附近开展地下水资源勘测工作的广东省工程勘察院,马上主动联系当地政府,优先在校区周围展开找水工作。乳源县红云希望学校是香港同胞投资建设的,现有师生600多人,由于地处海拔700至800米以上的岩溶高台地,长期受缺水困扰。一旦停学撤校,将有6个自然村,近550名学生必须到几十公里外的山下读书。通过对该区地质构造进行认真研究,运用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广东省工程勘察院目前已在校区内及附近成功打出2眼供水井,日出水量近300立方米,不仅能满足学校用水,还可解决附近村庄村民的饮水难及少量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对于在类似的高海拔山区岩溶山区寻找地下水具有示范作用。    据统计,省地质局各项目实施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完成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项目近60%的基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新发现了水源点613处,新发现地下暗河87处;打出4口供水井,每天出水量达1000立方米,解决了5000多人的饮水难题。据有关专家介绍,只要加大投入,彻底查清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构造,合理开发,加强监测,地下水资源将会尽快转化为经济的增长点,造福长期受干旱缺水困扰的粤北岩溶石山地区百姓。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