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殿口发生大型岩土质推移式滑坡 滑坡体堵截河道形成堰塞湖,下游百姓安全受威胁

浏览次数:583  发布日期:2010-07-13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
    记者金太平报道,6月26日晚11时30分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镇殿口突发大型岩土质推移式滑坡地质灾害。幸而预报及时,滑坡影响区的百姓及时避让,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地质技术人员发出警示,滑坡已导致附近溪流河道受堵,形成堰塞湖,加上滑坡体前缘边坡仍在蠕滑变形,一旦遭遇连续强降雨等不利气候,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威胁。    6月27日一早,接到浦江县国土资源局求援电话的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赶到滑坡现场。通过实地踏勘,调查组指出,殿口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滑坡体位于丘陵区,前缘标高为170米,后缘标高为275米,相对高差大。山体自然地形坡度约35°,坡麓较缓,坡顶局部达60°以上。滑坡体前缘又因修建公路,开挖坡脚形成8米~10米的人工边坡,坡度约70°。陡—缓—陡的地形,有利于山体的滑动。    滑坡体主要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夹有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且部分节理裂隙的倾向与边坡坡向基本一致,形成顺坡向的结构面,滑坡体西侧周界为一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断层面倾角70°~75°,局部近于直立,断裂带两侧岩石破碎,粉砂质泥岩夹层泥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并形成软弱带,也是滑坡体形成的内在因素之一。    滑坡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大量降雨下渗到岩土体孔隙、裂隙中,增加了岩土体重度,同时对软弱带起到润滑作用,造成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滑坡前缘道路修建、溪流改道等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山坡的自然稳定性,从而引起坡体失稳,则是诱发滑坡的外因。    有关监测数据表明,经过连日来的蠕滑变形,滑坡体目前达到110万立方米。滑坡还造成公路路面鼓起损坏,前缘鼓丘高20米;附近河道受堵,在上游形成堰塞湖;滑坡体前缘边坡仍在蠕滑变形,并有块石崩落现象,滑坡体及后缘拉张裂缝最大宽度达1.5米,前缘地下水呈混浊状。综合分析后,调查组指出,滑坡体稳定性差,如果再遭遇连续降雨等气候,滑坡体可能会进一步滑动,对堰塞湖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技术人员赶制出防灾预案:在滑坡体危险区范围内设立警示标牌;设立地质灾害监测点;对危险区范围内村民实施搬迁避让;监测堰塞湖水位变化;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预报系统等。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