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引发的思考

浏览次数:606  发布日期:2010-08-26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近期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迫使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思考寻求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滑坡体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据以往统计,我国有上千万个滑坡体,1万多条泥石流沟,数百个中小城市受到威胁。据1981~1982年的不完全统计,西南地区横断山脉共有泥石流沟2041条,不时暴发泥石流。云、贵、川、藏、鄂、陕、甘、青是崩滑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地区。事实上,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功过应当重新评价和认识。 从崩塌、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看,风化作用使得已经形成的岩层岩体开裂、坍塌,崩塌的物质集聚成滑坡体,滑坡体活化成为泥石流,将崩塌的物质搬运到地势低洼的地方,河流再将这些物质分选运走,在水流平缓的地方沉积下来,并将表面荡平,为人类造出宜于生存的土地。由于裸露的岩石上没有植被,只有滑坡体上才有可能生长森林。降雨时,滑坡体吸收了雨水,干旱时为植被提供清盈的泉水。千百年来,山区的村庄、坝子、西南地区的大字报田、军事要塞都是建在临河临溪的滑坡体上,人类都生长生息在这样的地方。反之,如果没有滑坡体,人类还能够在裸露的岩石上繁衍生息吗?所以,滑坡体是另一类人类宜于生存的土地,我们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与滑坡体相伴是我国城镇的一般状况 河流在形成发育和流动的过程中,由于侧向侵蚀或者自然改道,河漫滩联片形成了河流冲积平原,如华北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支流河流冲积形成小的平原,支流汇集的大河流冲积形成大平原。很多平原都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凡有平原有水源地,就具备设立城镇的基本条件。平原地势平坦,易于人民居住和耕种,易于修建公路铁路,这就是城镇一般都坐落在河流沿岸的原因。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与河流相伴,许多城市原来的名称都带“州””字,含义是“临水之地”。符合这一特点的地名可以信手拈来,如汴州(开封)、霸县(霸州)、鄂州(武昌)、蓟州(蓟县)、幽州(北京)、郑州、漳州、台州、衢州、温州等。而从地图上看,许多公路都是沿河蜿蜒曲折,许多城镇都是沿河而立。如,沿舟曲县所在的白龙江沿岸一线,县城有迭部、舟曲、武都;沿相邻的白水江沿岸一线的县城有南坪、文县。   此外,古代建镇设城时,沿河流域森林茂密,地势平坦,根本不会产生滑坡或者泥石流。也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山顶全是基岩,没有滑坡体,能够远远躲开泥石流,但不适宜作为居民点。出于水源、航运、交通、农田的原因,现在人们临河设镇也是最佳选择。可以说,差不多所有的城镇城市都坐落在滑坡体上,城镇与河流、滑坡体相伴共生共存。这就是现在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到了近现代,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农田挤占砍伐殆尽,林地所处的滑坡体就活化,成为泥石流隐患点。“顺天”是应对地灾的措施之一 通常对地质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避让搬迁、工程治理,但这些措施值得思考。 先看避让搬迁。唐山地震后唐山市搬到哪里去?只能在原址重建;汶川地震后映秀镇搬到哪里去?只能在原址重建;舟曲县搬到哪里去?也只能在原址重建。此外,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库区被淹县城新城址选址十分困难,到处都是滑坡体,有的新县城建成后才发现是建在滑坡体上,只有另外选址。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博士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监测室主任周平根博士提供的信息表明,截至2009年,全国共发现地灾隐患点20多万处,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灾隐患点1.6万多处,受到威胁的人口数为700万,受到威胁的财产高达840亿元。哪里都有滑坡体,哪里都有泥石流,哪里都有隐患,搬到哪里去呢? 再看工程治理。我国宝成铁路迅速建成,但投入使用后沿途塌方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年年治理,据报道治理费用已超过当年投资的几十倍。具体到舟曲,县城的居民楼挡不住泥石流,一般的水泥墩更挡不住泥石流,即便是水泥墩能够挡住泥石流,辐射到全国几万条泥石流隐患点都修筑水泥墩,经济上也是很难承受的。因此,“人定胜天”下的工程治理阻挡地质灾害的模式应当反思。人定胜天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和条件下适用,而不能适用所有的限度和条件。 事实上,地质灾害既然躲不开、抗不了,何不“人当顺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日本在建设公路铁路时,不切割坡脚,而是在滑坡体末端建水泥墩子,在水泥墩子上搭建路面,保持建设工程与滑坡体各行其是相安无事;美国炸毁了许多水电站,恢复河流的原始状态。 八大具体措施防范地质灾害 针对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最重要的是保护滑坡体的安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专职地质灾害群防队伍。专职地质灾害群防队伍的职责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执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向上级报告,及时组织撤离。可以将专职群防人员落实到村民小组和居民小区,国家、地方和村委会共同出资,提供补贴,与善后救援花费的巨额资金相比,这一点花费是微不足道的。按全国20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每个点设1人监管,每年1万元补贴,不过20亿元,翻一番匡算,一年也不过40亿元。与之相比,仅四川广安一个市今年洪灾损失就高达90亿元,完全可以承受。应当将事后救援转向事前预防,将事后救援花费用于事前投入。 ——对专职群防人员定期分批培训,普及与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有关的知识。我国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大,仅靠少数的专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把知识教给人民,将地质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事前避让能力和加强事后救援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国家对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 ——对水库、尾矿库、崩岸、滑坡体一一建立档案,设立专人巡查,对切割破坏滑坡体修建的建筑物、公路等进行一一排查、记录,能够恢复原状的尽量恢复原状。 ——加强植树造林,保护尚存的森林,是避免洪灾和泥石流发生的关键。需要优化造林政策,形成造林得利的机制,严禁砍伐林木,擅自砍伐树林的予以重罚。 ——对因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需要而不发展,或者发展缓慢的地方,给予资金补贴,所需资金来源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城市建设或交通建设不得侵占山坡,能够修建旱桥或者隧道的必须修建旱桥或者隧道,从根本上预防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根据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设立生态税税种,集全民的财力提高国家预防地质灾害的水平,以及治理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 ——政府官员政绩标准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预防预报体系建设、植被建设和保护作为硬指标。将GDP作为政绩标准客观上是鼓励将地上地下资源吃干榨尽,对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不利。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