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带来的启示 —— 地质专家对地震灾害的思考浏览次数:562 发布日期:2011-03-15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应适应自然情况 这次日本大地震诱发海啸,给日本造成很大的灾难,但是目前对地震造成灾害的损失情况,尚不能最后定论,因为电信、交通瘫痪,重灾区的情况,还没能全面了解。可以肯定,这次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 作为一衣带水之隔的我国,从这次日本大地震中,也应从中吸取一些深刻的教训和借鉴作用。斩断地质灾害链 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地带,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及北美洲板块交界地带。日本对房屋的防震相当重视,也有丰富的经验。例如,他们特别注意基础防震,并加强建设结构中、低层的抗震能力。但是,日本在防备诱发海啸及其他灾害方面,还没有相应的防护与预警安全措施。 我国也是地震多发国家,特别是在西南的云南、四川以及西北的新疆等地区,还有东南沿海至香港海域中也有活动断裂。有人认为我国东南沿海没有产生诱发海啸的地形条件,我想这仍需要作具体研究与分析。但是,地震诱发的其他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危害性是很大的。 地震虽然难于精确预报,但有的还是具有前兆的。例如2004年印尼海啸前,我国广东有地下水喷出50米,北京收到次声波,东海科学钻探5000米深处氦、氩气体异常等;地震时我国十多个省发生地下水异常的同震效应。因此,加强地震危险地带的监测,完善海域(领海)的传感监测设施;对地震易发及可产生更多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带,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的可能地点,预先采取防治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斩断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链。重视对核电站的地质选址 我国核电站正处于发展的高潮之中,目前有20多个机组,正在国内进行制造,今后核电站将会不断投入电网。在核电站建设中也都注意到了地质选址,但以往只是从断层性质上去考虑,或挑选安全岛以建立核电站,但对相关灾害威胁还没有更多的注意。例如有的核电站是否有抗御附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能力,是否可抵抗强烈风暴潮、海平面上升与海啸的威胁等。这方面,很需要对已建的和将建的核电站,进行一次有关抗灾能力及风险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障城市的安全水源与能源 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是否会产生核泄漏,造成重大灾难,目前尚难断定。如果不能得到安全控制,最主要是是否能让核电站设施得以降温。同时,也害怕已发生事故对地表饮水造成核污染,因此,不让灾区乱饮水。 因此,针对我国人口密集的城市,以及有重要设施(核电站等)的城市,都应注意到安全的水源和能源。这样才能在发生地震或其他大的自然灾害时做到防患于未然,收到防灾减灾的功效。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具有风险的工厂遍及各个省市,如何有备用安全的水源和能源,是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这问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应从中更好地领悟到其迫切性与必要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日本对建筑物的抗震是很注意的,但只考虑到抗8级地震的要求,而没有考虑抵御9级地震。即使如此,这次由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还是不多。而我国只有5、6级地震就可造成较多的房屋破坏。 我国以往民用建筑对抗震是考虑较少的,特别是早期的山区民间住房,以及早期建设的小城市。汶川地震两年了,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可能在这两年内都把民间住房都予以改造,增加其抗震能力。虽然如此,我国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增强建筑的抗灾能力。首先应当对有可能发生强地震等的灾害地区,对有关民居及公共建筑进行抗灾能力的评估,再对抗灾能力低的建筑分批地进行加固,或者构筑公共的安全避难所,可以在发生灾害之前使用。加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我们各级政府领导部门进一步加强有关防灾减灾的意识,仍是非常重要的。汶川地震两年了,还有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不少领导是深有感触的,注意到了防灾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部门仍然忽视这个问题,如建议在强烈地震危险地带、活动断裂地带进行高速铁路或其他工程的建设。日本这次地震,有三条高速铁路中断,受灾严重。稳妥的安居比不稳定的华丽建设更受百姓的欢迎,汶川灾区老百姓的感受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目前对高铁等应像核电站一样,更好地注意有关抗灾综合能力与风险评估。此外,通过日本大地震,结合我国近两年发生的灾害,应当更好地进行“5·12”国家减灾日的宣传,以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意识。 自然力量是巨大的,人类工程建设的手段不是万能的。因此,绝对不能忽视自然灾害的危害。只有重视了,才能更好地使各种建设适应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也才能达到和谐自然的目的。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岩溶学家及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学家)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