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有风险“入地”须谨慎浏览次数:612 发布日期:2011-09-06 分类:勘查从大连地铁塌方看地下空间开发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 据报道,8月29日,在建中的大连地铁又塌方了。据悉,这已经是大连地铁今年来第五次塌方。如此频繁的塌方不禁令人咋舌。其实类似事故并非大连“专属”。北京、杭州、西安、深圳也曾发生过地铁在建工程塌方事故。可以说,伴随着地铁网越织越大,“地铁塌方”逐渐为人所知和令人痛心。 在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今天,现代城市的发展已趋于立体化。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治疗“城市综合症”和保障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随着地面空间容量日趋饱满,我国不少城市即将或已经驶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快车道”。从地铁等地下交通设施,到地下商场等商业设施,再到地下体育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地下空间利用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然而,根据已有的开发经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然会引发一些地质环境问题,“地铁塌方”就是一例。另外还有地面变形、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砂土液化、地下水疏干造成的地质灾害等。可以说任何地下工程都可能遇到地质问题。 通常来讲,我们所处的地质环境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与人类相互作用、和谐共处。之所以频频发生人为的地质灾害,多数是缘于人们的不合理行为打破了这一平衡。如果要将这种不平衡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必须防患于未然。 “入地”开发,必然要对大地“开刀”。这好比“医生动手术”。作为医生,最基本的是要对人体的内部“构造”了如指掌。那么,对大地“开刀”也必须摸清它的内部“构造”——地质环境。我国各地的地质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一个城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它能否进行地下开发以及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开发。因此,“入地”前深入调查地质环境,将地层性质、土质、岩石、地下水等情况一一摸清,把存在的地质问题一一看透,把可能的隐患一一排查,应该是必要条件。 地下工程属高风险工程,要切实做到排查隐患,仅有调查还不够,必须得全面科学地评估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就发布了《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明确规定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据了解,从2003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与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和广州6个城市合作开展了城市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其中,广州已经于今年6月公布了《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与地下空间资源区划》,这有如为地下空间开发画了一张路线图。 地质工作虽然基础,但关乎全局。我们在热火朝天地打造未来的地下空间时,必须抛开“人定胜天”的想法,按科学规律办事,如果事前不做足功课,“入地”开发后必会后患无穷。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