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防地灾——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参加“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大演练侧记

浏览次数:620  发布日期:2012-05-15  分类:防灾减灾
    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5月11日14时,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宣布“2012防灾救灾大演练暨省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开始,全省同时鸣响警报。四川“2012防灾救灾大演练暨省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现场      完全模拟现实场景的实战演练开始了,人们似乎又看到四年前汶川大地震的场景:2012年5月11日13时50分,龙门山断裂带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崇州市街子镇,震源深度20公里,烈度11度。地震造成崇州市街子镇部分房屋倒塌,道路、桥梁损毁,水、电、气、通信中断。几十名群众被埋,近千名群众受伤,数千名群众急需疏散转移。舟桥部队在30分钟内架起舟桥,供大型救援车辆进入,输送救援物资、器械及人员。河道上,冲锋舟展开水上救人、灾民安置。 地震导致江油市九岭镇发生地层错动,形成堰塞湖,水位的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震后持续大暴雨,省气象部门预报,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国土资源部门分析、研判,并及时发布重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清平乡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监测仪器发出报警;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报告:群众发现“水位”异常。德阳市立即启动绵竹市清平乡壅家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绵竹市清平乡组织受威胁群众按预定路线转移……一场生命保卫战由此打响。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深入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吹响了集结号,立即组织四川省地矿局、冶金局、煤田局、核工业局和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成立60人的应急抢险专家队伍,带上无人遥感飞机、应急卫星会商设备、卫星移动测量仪、多功能电法仪、三维地震探测仪、高密度电法勘探设备、地质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15套先进应急抢险设备,火速奔赴地灾现场。 航拍无人机紧急升空,在第一时间传回了受灾区域及灾情状况照片,为科学决策部署提供依据;远程会商系统紧急启动,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分析及处置方案会商;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地震勘探仪等先进仪器一一投入使用,为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和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壅家沟泥石流发生,由于提前预报预警,主动避让,无人员伤亡、失踪。德阳市人民政府按照专家组应急处置建议,决定实施应急抢险工程,工程机械设备就地展开作业。同时,各政府职能部门根据任务区分,妥善安置避险转移的群众,保证了社会稳定。 记者在绵竹市、崇州市的演练现场,看到了国土资源系统同心协力、共同抗灾的一幕幕感人情景。 据了解,此次演练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实战性最强的一次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也是为纪念汶川大地震和“5·12”防灾减灾日而举行的一次全要素全过程的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及国务院有关领导专程前来观看演练。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现场观看了演练。四川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成都军区、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演练。 参加演练的人员包括社会各行业,动员组织了四川省各层面的应急力量,共有党、政、军、警、民万余人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演练分布在近200个点,主场设在崇州街子镇,江油、绵竹为分会场。演练内容覆盖四川省发易发的各个灾种,其中地质灾害是此次演练的重要的内容。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人士表示,通过这次演练测试提升了四川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应急决策指挥能力、地质灾害抢险队伍的快速反映能力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是省国土资源厅强化政府主导的主动力机制、推进群专结合动态查灾机制、完善扎根基层的群测群防机制,提升部门早期预警机制、健全提前撤离主动预防避让机制和坚持长效治灾工程治理机制的有力平台。 演练再一次展示了四川国土资源系统防灾救灾“科技支撑、快速机动、专家研判、决策依据、应急抢险、安全稳定”的铁军风采。据统计,三年来,四川省已组织了60多万群众转移、成功避险300余次,成功避免了近6万人的因灾死亡,全省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次数、成功避险人数和成功避免率均创四川省乃至全国近年之最。特别是灾频灾多灾重的2010年和2011年,四川省没有因灾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事件,创造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奇迹,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地质安全保障。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