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根四村搬迁避让 地质灾害威胁下的必由之路浏览次数:499 发布日期:2012-08-09 分类:防灾减灾 居民房屋遍布半山腰 “一河中流,两山夹峙”是省会兰州打造山水宜居城市的资本,但是在繁华背后也潜藏着地质灾害威胁的隐忧。近日,红山根四村将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试点的消息从国土部门传出,搬迁避让将给红山根四村带来什么?它能否为城市破解地质灾害威胁开辟一条新的出路?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上山”便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 红山根社区地处皋兰山北坡山脚下,之所以被称为红山根,顾名思义它正处于红山的脚下,这一段皋兰山土质是红土。 据权威机构调查报告显示:皋兰山北麓原本就存在不稳定地质结构,“皋兰山滑坡属高位滑坡,滑坡前缘临空条件良好,第四纪以来,皋兰山一直处于上升构造态势,临近的雷坛河断层亦活动频繁,加之我国地震带西移的态势,对位于天水—兰州高烈度地震带中的皋兰山滑坡的移定性极为不利。皋兰山滑坡处于多因素诱发复活的危险中,若遇四级以上地震或特大暴雨时,皋兰山滑坡均有一触即滑之势,具有极大的复活危险。” 1952年陇海铁路通至兰州后,在此建立起了简易的火车站,并逐渐发展为居民区。红山根最早的居民是兰州市的部分城市居民、外地逃荒者和打工者。上世纪80年代之后这里又成为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兰州后的落脚点。最早的迁入行为皆属于无组织性的个人行为,同时由于政府监管缺位,“先占先得,多占多得”便成为红山根最早的土地分配原则。 “在山脚下的平地被分配完毕之后,人口却在依然不断涌入。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上山’便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兰州市国土资源局环境处处长刘武这样分析说。 2005年5月30日下午4时许,持续降雨引发了红山根83号发生山体滑坡;2009年8月25日,随着一场大雨的降临,红山根暴发了泥石流,红山根西路300米马路被泥流淹没。 现状 他们都属于城市贫民阶层,最初的心情皆是迫于无奈。在面对灾害风险的时候,他们同样会陷入两难的困境:明知风险却无能为力。 8月3日,记者走访了隐患最严重的红山根社区四村,来到红山根四村社区门口向西望去,不远处的山上经过雨水冲刷而形成的沟壑林立,但是依山而建的层层房屋遍布半山腰。记者顺着村中巷盘旋而上,看到了半山腰的一座“空中楼阁”,而且“空中楼阁”的上方还加盖了一层彩钢房,楼阁的2/3依偎在半山腰,另外1/3用三根柱子支撑着,柱子下方的黄土已经有所塌陷。 记者沿着一个不足半米宽的水泥台阶登上这座门牌号为红山根四村258号的“空中楼阁”时,只有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在家,老人告诉记者,“一下雨我们全家都不敢睡觉,我就让孩子们穿着衣服睡,大人披着雨衣拿着手电筒房前屋后转着看。社区里的人也会敲锣打鼓提醒人们注意避险,担惊受怕好多年了。” 从远处看,红山根四村247号的外观就像一座“堡垒”,“堡垒”的上方搭起了简易的铁架,工人们正在往堡垒上方吊水泥,紧靠山体的门楼已经倾斜,用做护坡的编织袋已经破烂不堪。据247号住户马某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家兄弟几人就来到这里开辟了这片土地,砖都是他们一家人从山下一块一块背上来的,现在这里住着三四家人。 “我也想搬到楼房里去,但是我没有那个能力……”今年58岁的社区综治员周建民就住在红山根靠山的坡脚下,每月760元的综治员工资是他和老伴所有的收入,老伴患有风湿病干不了重活,在他家的院墙上挂着一块“此处危险”的牌子,进入光线昏暗的平房中,虽然周建民在墙上和房顶的裂缝外都用胶带进行了弥补,但每逢下雨还是会漏雨。“我都这把年纪了到哪个单位都没人要了,不住在这里又能怎么办,这毕竟是我唯一的家啊!”周建民无奈地说。 一位兰大教授在调查了红山根的现状后表示:“在红山根社区,‘上山’的居民来源多种多样,进入社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他们都属于城市贫民阶层,最初的心情皆是迫于无奈。在面对灾害风险的时候,他们同样会陷入两难的困境:明知风险却无能为力。” 对策 目前,兰州市城区南北两山台缘坡脚地带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急需搬迁避让安置的群众约达到6.6万人。其中,今年年内兰州市将计划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264户居民实施搬迁避让。 据介绍,红山根四村共700余户2000余人口,加上外来人口达3000人。如今红山根一带被划定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高危险区,也被列入城关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段,危险区部分居民被规划为“十二五”期间搬迁对象。 今年6月,省国土厅厅长张力学在兰州市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强调,“省国土资源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兰州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期将安排城关区红山根四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调查评价实施试点工作;城关区、七里河区要加大对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将平整出来土地的一部分用于搬迁避让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群众,相关县区应整合政策和资金资源,加快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将予以最大限度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就此,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委托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做了《兰州市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红山根社区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并初步划定了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并对该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了逐户调查核实,初步确定了危险区内53户居民急需实施搬迁避让。 曾在2009年8月,在兰州市城市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论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就曾提出,“兰州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法律。” 就此,兰州大学一位社会学家表示,随着红山根四村53户搬迁避让试点的推进,红山根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必将得到有效控制,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红山根也将得到迅速开发。但假如造成这一风险的社会因素,如贫富差距、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不解决的话,风险将随着人口的流动而转移他处。 目前,兰州市城区南北两山台缘坡脚地带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急需搬迁避让安置的群众约达到6.6万人。其中,今年年内兰州市将计划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264户居民实施搬迁避让。 显然,如何能够通过搬迁避让逐步消除城市周边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对于兰州而言还任重而道远。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