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采空区治理的“一石三鸟”

浏览次数:545  发布日期:2012-10-09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邵东县城旧貌换新颜    如果不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股长陈明伟的解说,我们压根儿不会想到,脚下的这片泥土下面竟是砂石和水泥。邵东县金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小小的30亩左右的地方,他们投入的治理资金超过了2000万元,打了400多个孔,深的近40米,浅的也在10米以上。钻孔全部都灌进了水泥和砂石,以保证地面不再塌陷。 通过综合治理和市场运作,原有的居民搬进了安置区,新治理的地块由邵东县金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成农贸市场和绿化广场,把原有的“危险采空区”变成了“生活休闲区”。 这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利用民间资本治理石膏采空区的一次成功尝试。 邵东县隶属邵阳市,地处湘中腹地,素有“百工之乡”、“商贸之城”之誉,是湖南省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和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该县境内矿产以煤、石膏为主,储量均居全省前列,已探明煤储量4000万吨、石膏储量3.2亿吨左右,还有锰、铅、锌、铀、铁、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采空区遗患 邵东县石膏采空区治理由来已久。 “自1966年第一家石膏矿——邵东石膏矿投产以来,在城区及附近不到18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先后有34个石膏矿(不含无证开采的民窑)投产开采,其中国营矿2个,开拓主副井80余口。同时,还存在许多无序和不规范的开采,且这类矿井大部分相互连通,开采后也未作任何治理。”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卫兵告诉记者。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城区石膏采空区时有矿井突水和破坏地面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90年代时更是进入了生态地质环境破坏高峰期,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使得大量水田不能耕作、池塘变成了荒地,只剩零乱的杂草随风摇晃。 1994年3月,该区发生了一次重大而惊险的地面塌陷。牛马司子弟学校教师在察觉到屋顶掉灰、砖瓦有松动迹象后,立即组织84名学生撤离。撤完后不到两分钟,位于湖塘采空区上方的教学楼就突然塌陷,全部被埋藏在泥土中。 2000年8月,邵东县两市镇联合矿出现井下冒水,造成9人死亡。 2008年,两市镇软塘村发生大面积塌陷,毁坏耕地30多亩,破坏水渠350米。 …… 据统计,近20年来,邵东石膏矿采空区发生沉陷44次,沉陷面积达1.13平方千米,房屋开裂461栋,造成危房54栋,倒塌房屋26栋,影响8350人的居住,3.957平方千米水田不能耕种,8口水塘干涸,220亩水田无水灌溉,2500条供水管道、地下管道遭到破坏。 非法开采的矿井虽于2000年前后全部关闭,但留下了2平方千米未经处理的采空区总面积,总体积471万立方米。原来位于城区外围的石膏采空区现有相当一部分扩规后成为了城区,由于邵东县经济的发展,县城及周边郊区人口众多,各种加工厂工棚林立。 因此,一个个石膏矿采空区成了一颗颗埋藏在地下的“定时炸弹”,严重影响到邵东县城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资金困境 一直以来,湖南省各级政府及部门都高度重视采空区的防治工作,有关部门还曾对采空区地质状况做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上世纪60年代,邵东县开展了矿山地质勘查;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1∶20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1∶10农田供水水文地质普查、1∶5万邵阳市水工环详查;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部分采空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进行调查、预测和勘察治理。 2001年11月,湖南省地勘院完成了《湖南省邵东石膏采空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3年,邵东县政府委托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编制了《湖南省邵东县城石膏采空区地质变形监测预警方案》。随后,邵东县耗资163万元建立了地面监测预警系统,设置了长期水准观测点205个,由该院利用高精密水准仪定期观测各点的地面情况,对地下石膏采空区进行预测,定期汇报情况,年度进行总结。 2004年5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指派了2名专家到现场审查,批准实施搬迁撤离计划。2004年至2006年,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实施了第一期撤离搬迁方案,对县审计局、二完小、县乡公路管理站3个单位及居住在采空区上方较危险的31户居民进行撤离搬迁。 之后,湘运公司、邵东县广播电视局、龙峰公司及新凤村采空区又成功撤离搬迁。 2002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长沙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对防治工程分5年拨款2500万元,进行采空区治理。2002年至2006年,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邵东石膏采空区环境治理恢复工程(2002~2006)五年规划》,邵东县高质量完成了5个采空区及6个塌陷区项目的充填治理工程,总工程量275950立方米,面积6400余平方米。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20万元对原邵东县龙峰机械厂进行治理,该项目已于2010年5月竣工。 据统计,近年来,邵东县先后治理了16个采空点,但还有20多个采空点未得到治理。未治理的采空区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体积约400万立方米。 但是,总的来说,邵东县政府治理石膏采空区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湖南省地环总站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邵东石膏矿采空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所需费用共约计32894.51万元,工程量和资金需求很大,鉴于该县目前的财政状况不佳,可用财力少,用于采空区治理的资金缺口相当之大。 所以,治理资金成了制约邵东石膏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瓶颈。 民间资本破局 办法是想出来的。 近年来,邵东县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对破解地灾治理资金难题做了积极探索。 “拟开发成农贸市场、商品房和休闲广场的采空区所处地段位于邵东县城老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且与邵东国际商贸城工程项目毗邻。如果采空区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和利用,将大大有利于该项目的开发,同时也大大有利于邵东县城的旧城改造。”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佘新华说。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这个地段具备开发成农贸市场、商品房、休闲广场的条件,无疑是具有吸收力的。这也就为该地块土地市场化运作创造了条件。问题在于,由谁来治理采空区。 有没有可能将土地出让与采空区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邵东县国土资源局经过反复研究,并对有意开发这一地段的开发商进行了摸底,答案是肯定的。 说干就干。要出让土地,先得解决好原有居民的搬迁安置问题。 邵东县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邵阳市房屋搬迁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周边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制定了惠民搬迁安置方案,对不愿回迁的搬迁户实行货币安置;对要求就地回迁的搬迁户实行拆一还一。 同时,该县要求企业根据就近靠档的原则,档内超面积部分,档内超面积部分,只交成本价。方案得到了搬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企业的同意,很快就完成了居民搬迁。 邵东农贸市场采空区面积虽然不大,只有60亩,但地籍权属比较复杂,使用权分属原机械厂和城东村,机械厂内还居住着很多职工。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整合土地资源终于如愿以偿。 其后,邵东县决定将该宗土地进行有条件的挂牌出让,即需先行治理采空区,且需定价回购拆迁安置房。最终,邵东金旺房地产公司获得了该地块的开发使用权。 项目于2011年3月4日开工,2011年7月15日完成,历时4个月11天。 陈明伟说:“如果由政府来组织实施,这么大的工程,立项需要4个月,勘查需要1个月,设计需要两个月,然后再加上施工和验收,起码要一年的时间。” 邵东县金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竣工验收报告中显示整个项目完成工作量有:钻探550孔,进尺24443米;灌入石屑、石子52426吨,共计218孔;注浆水泥用量14151吨,共计336孔;膨胀剂用量101190千克;速凝剂(水玻璃)用量11848千克。 施工结束后,在设计、监理单位监督下自检合格,由建设单位委托衡阳核工业第二工程地质勘察院进行了钻芯检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工程治理达到了设计及技术要求。 结合旧城改造和土地出让,引进民间资本对采空区进行成功地治理,这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的首次尝试,也无疑是地质灾害治理投入模式的大胆创新。 多赢背后 引入民间资本治理矿山环境,是一个多赢的过程。 首先,政府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邵东农贸市场石膏采空区在县城周边居民稠密区,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邵东县政府根据“谁得益、谁治理”的原则,在财力紧张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筹措民间资金成功完成对该工程的运作,进一步完善了投入和治理机制,切实加大了治理力度,完成了危险采空区的治理,改造了原本破旧不堪的老城区,基本上达到了“治理一个点、盘活一块地,造福一方居民”的目的,社会效益之大毋庸置疑。  其次,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商业价值。邵东农贸市场采空区位于闹市区,地理位置优越,且与邵东国际商贸城工程项目毗邻,采空区治理后建成的休闲广场将大大增加该房地产项目的绿化及公用设施用地,同时开发农贸市场,改善了房地产项目的周边配套设施。企业在树立了良好形象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再次,居民获得了良好的居住环境。邵东农贸市场采空区治理项目,原本是一个老机械厂,地处采空区之上,地面塌陷时时威胁着住户的人身安全。治理之后,老百姓或获得了合理而可观的补偿,或者乔迁新居,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环境。对于那些不愿意离开自己以前生活的土地的的原有住户,有关方面也进行了良性安置。同时,农贸市场的建设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所以,引入民间资本治理石膏采空区,达到“国”“民”共进、皆大欢喜的效果:政府节约了资金,民营公司得到了应有的利益,老百姓改善了居住环境。这实际上是“三赢”。 事实上,近年来,邵东县以创建“湖南省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大了对旧城区进行提升改造,而该项目正是旧城成片改造的重点区域之一。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原本破旧不堪和危险的采空区将焕然一新,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将拔地而起。而随着周边休闲广场和农贸市场的配套设施的建成,以及安置小区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的实施,居民的生活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也将进一步提升。而这些,已不仅仅是“三赢”所能囊括的了。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