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给矿业经济披上“绿装”

浏览次数:467  发布日期:2012-12-13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对于江西,这不仅是理想的愿景,更是现实的选择。 “世界钨都”在江西,“稀土之乡”在江西,江西省矿产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铜、钨、铀、钽、重稀土、金、银“七朵金花”是江西最大的资源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为江西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问题。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说,今后,矿业经济仍将继续在江西的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西不仅要在开发开采中采取高效益、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式,还将在后期加工利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 将资源“吃干榨尽” 江铜集团德兴铜矿的开采历史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从建矿初期的日产2500吨到如今的日产13万吨,该矿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第一矿”。然而,产能的持续增加也意味着可采储量的减少、资源压力的增大。 千方百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成为德兴铜矿的追求。德兴铜矿矿长刘方云介绍说:“从2003年开始,德兴铜矿对部分铜品位在0.25%~0.2%或更低的含铜废石进行充分回收利用,8年多时间里,共利用低品位矿石880万吨,多产铜量16307吨,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德兴铜矿百泰硫化铜厂利用生物硫化法回收酸性水中的铜矿资源,每年可以回收铜500吨~800吨。“从废水中提铜,既回收了资源,又减少了排放,可以说是‘变废为宝’,是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家辉说。 “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的理念从开采环节一直延续到冶炼环节。德兴铜矿的铜矿石除了主产金属铜外,还伴生有金、银等。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采用闪速熔炼核心技术,通过不断自主创新,使铜冶炼综合回收率达到98.15%以上,金、银综合回收率达到94.51%、94.52%以上。 做强产业提升效益 不断延伸产业链,向深加工产品要效益,成为江西省许多矿业企业共同的选择。 作为江西省首家钨行业上市企业,章源钨业向下游钨精深加工延伸,先后实施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加工重点项目。如今,章源钨业已经成为全球首家工业化生产纳米钨粉的企业,钨粉及碳化钨粉产销量连续4年全球第一,硬质合金产销量国内前三。 稀土是江西的特色资源,也是稀缺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开采配额有限。在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质成为江西稀土产业必须破解的难题。 由于稀土存在于浅层地表,开采较为容易。赣南稀土经历了无序开采阶段,上千家企业参与到稀土的开采经营中。“从2000年开始,我们逐步整合采矿权,进行统一开采、统一加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企业数量从1000多家减少到300多家,直到成立一个矿业集团公司,也就是国有性质的赣州南方稀土矿冶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赣州市矿管局局长李国清说。 目前,从勘查、开采到加工、应用,赣州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吸引了一批稀土应用企业落户,如发光材料、风力发电、电动马达等。 江西赣南稀土产业的变化折射出的正是江西矿业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断延长产业链、不断提升效益方面所做的努力。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胡宪介绍说:“目前,江西基本完成了35个省级重点矿产资源矿区整合工作,参与整合的矿业权数由172个减少到47个。” 牢牢守住绿水青山 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二,高达63.1%,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矿业经济绿色升级,是护住绿水青山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强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江西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稀土保护条例》,实行矿业系统党政领导负责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还专门成立矿业公安,实现部门联动管理。“从2003年以来,我们进行了31次大规模矿业治理专项行动。为做好稀土资源储备与保护,划定了禁止开采的11个国家规划稀土矿区,面积2000多平方千米,确保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祥云说。 江西省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规范化管理来降低矿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如今,信丰龙舌废弃稀土矿区呈现出了独特的景观:一边是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江南沙漠”,一边是树木葱茏、脐橙飘香的生态美景。“截至目前,全县有2.78万亩修复后的土地种上了脐橙,我们在龙舌特意保留下一小片治理前的原貌,作为水土保持警示基地。”江西省信丰县水保局副局长张永荣说。 不仅是稀土矿,江西各大矿区的土地复垦同样在推进。目前,德兴铜矿矿区80%的可复垦地都进行了生态修复,2011年,该矿成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在水龙山复垦示范基地,昔日的矿山废弃物堆场重新披上“绿装”。为了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江西省从2010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目前,已存储保证金6.86亿元。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