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古生物化石进京特展侧记浏览次数:479 发布日期:2013-03-15 分类:地质遗迹和化石 栩栩如生的复原图引起小朋友极大的兴趣。 3月1日上午,数百古生物爱好者慕名赶往北京自然博物馆,参加了由辽宁省建昌县人民政府和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走进鸟的故乡——建昌古生物化石进京特展”开幕仪式。古生物爱好者的盛宴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层展厅,络绎不绝的人们不时驻足在展品模型面前。熟悉古生物的人们明白,“建昌”二字就揭示了这次展览的价值。 建昌地区是我国辽西化石宝库中的“明珠”,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20亿年的远古代。在距今一亿多年的建昌中生代地层中盛产“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化石,目前已经发现了六大类原始哺乳动物化石,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使该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研究的关键地区。美国的《科学》杂志撰文称:“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在如此连续的时间和如此集中的区域内保存如此众多、如此精美的古生物化石。” “在这些化石中,最奇特的是发现于建昌县的玲珑塔大西山、距今约1.6亿年的迄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和真兽类哺乳动物——中华侏罗兽。”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孙革介绍说,“这两个化石新类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乃至全球鸟类起源、恐龙演化以及真兽类哺乳动物起源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如,赫氏近鸟龙证明了鸟类是起源于恐龙。” 这两个类群具在展览之列。此外,还有长有四个翅膀的带羽毛恐龙“小盗龙”、世界最小的翼龙“隐翼龙”以及填补了中耳演化缺失环节的早期哺乳动物“辽尖齿兽”等20余件模型标本,均是世界级古生物化石珍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凤凰翼龙、达尔文翼龙、悟空翼龙、鲲鹏翼龙、建昌颌龙、建昌孔子鸟、杨氏钟健鸟、小齿建昌鸟以及辽龟等珍贵化石。 据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介绍:“这次展览的每一块化石都配有精美的复原图,这是它们首次在北京集体亮相,是古生物化石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一次文化创新。”它们的亮相,吸引了国内外很多名流,其中,有老艺术家蓝天野、老书法家杨再春……这一次,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古生物化石爱好者。古生物化石保护刻不容缓 展览开幕的日子,也是古生物化石保护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正式实施。 目前,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近十几年来,随着古生物化石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非法倒卖古化石,将一些价值连城的稀有珍贵化石走私国外,且走私手段不断翻新。目前,我国有十几个省区乱采滥挖古生物化石现象比较严重,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化石资源、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我国允许一般保护化石进入市场,但部分商户表面上出售的是一般保护化石,而背后交易的却是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古生物化石长期缺乏专项财政支持,化石资源调查工作薄弱,家底不清;古生物化石保护缺少合理规划,手段落后,措施不力。 改变古生物化石保护不力的现状,当从社会教育做起。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化石展能为《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及《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实施带个好头。“古生物化石科学意义重大,不仅能揭示生命在漫长的生命历史中是怎么演化和发展的,同时能揭示地质变迁和地质环境的变化。这次古生物化石展,旨在让更多人知道古生物化石的重要性,激发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实施办法》和《条例》的自觉性。”陈小宁说。古生物化石保护的科普课堂同时,古生物化石展也是很好的科普方式,能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树立爱护自然遗产、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在参观的人群中,不难发现“妈妈 孩子”的组合。 一大早,六岁的阳阳就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自然博物馆。“我想看看恐龙到底长什么样子。”阳阳认真地说道。跟很多小朋友一样,阳阳喜欢看电视上出现的各种恐龙,平时看到的或能买到的玩具大多是简单、缩小的恐龙模型。这次的展览展品之多,种类之丰富,满足了他强烈的愿望。他被各种模型吸引,拉着妈妈的手询问着,不时发出惊奇的赞叹,充满了好奇。 这次展出,不仅有化石模式标本,还有绘制精美、十分逼真的化石复原图,部分恐龙还有复原模型。沉寂地下数亿年的化石,变换成各种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或展翅飞翔,或机警环顾四周,或衔着刚刚捕获的猎物……如同制作精良的3D动画一样,复原图上,每一根羽毛都有自己的形态,仿佛随时会被风拂动。 “身上的羽毛是用类似鸟类的羽毛做的。”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指着玻璃罩内赫氏近鸟龙的模型介绍道。遍体覆盖蓝白相间的羽毛,头部的竖立羽毛火红生威,每只翅膀上的三只利爪以及嘴中的细牙仿佛炫示它的实力。原来,1.6亿多年前的“赫氏近鸟龙”是这样的。 我国古生物化石研究在国际上名列前茅,而古生物化石保护特别是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看到孩子们面对古生物化石那一双双充满了新奇、探寻和渴望的眼睛,记者希望,这场有知识情趣的展览能开启孩子们小小心灵的探秘之旅,更希望“法制框架 科普”催生的自觉行动,促使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走向国际化轨道。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