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绿色矿业发展纪实

浏览次数:652  发布日期:2013-10-16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徜徉在山东沂水“五四广场”,如果不看旁边的选矿和尾矿干排车间,很难想象这里其实是一个集采选于一体的大型铁矿生产基地——山东兴盛矿业集团杨庄铁矿:鸽子在空中飞翔,金鱼在水中漫游,小朋友在耐心地等待孔雀开屏;20多万棵沙棘、果树、花木形成的绿化带,以半月形环绕着3个上百亩的人工湖;人工湖后面,则是一片有假山装扮的农场菜地。    “这里以前是尘土飞扬、乱石成堆的尾矿坝和尾矿库,是兴盛矿业集团用3年时间投入300多万元打造成现在的模样。”陪同采访的沂水县国土资源局领导介绍,“这个矿山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还被山东省安监局作为全省尾矿坝沙棘治理项目示范基地。”    沂水矿业的“绿色”,当然不仅仅体现在美丽的感观上。    新举措,让矿业发展渗透绿色经济理念     沂水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矿业经济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矿业产值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均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1/3。    走进沂水就会发现,在政府的引导下,矿业支柱产业逐步改变了以生产初级矿产品为主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绿色矿业已成为这一支柱产业新的“龙骨”。2012年,在矿产资源开采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沂水县实现矿业产值18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4%,实现税收5.7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9%——这是对沂水矿业贯彻绿色经济理念最好诠释。这一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沂水的答案是,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引着干”,国土资源部门严格监管“逼着干”,最终在全县营造出矿山企业“自发干”的局面,使“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业发展的全过程。    在“引着干”上,一靠年度计划引导。每年初,县里根据矿业形势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年度发展计划,分解目标、排定节点、落实责任,并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由县绩考办全程跟踪督查;二靠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了推进矿业经济发展的主导意见,在重点技改项目贷款担保补贴、企业过桥资金、企业并购税收扶持、企业技术中心奖励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矿山企业对采空区和废弃尾矿库进行整治或利用尾矿砂对符合条件的地块进行客土造地,所置换的用地指标优先提供给该企业使用;三靠资金引导。尽管该县财政并不富裕,但还是专门设立5000万元的矿业发展基金,为企业助保融资5亿多元,扶持企业形成了从尾矿中回收钛、利用尾矿砂开发新型建材等一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在“逼着干”上,该局不断创新,用制度、机制逼着企业在生产中落实绿色矿山经济的理念。    如建立矿山企业矿产开发定期报告、开采情况公示等制度,构建了监管的社会化机制;投资339万元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对矿石产量、越界采矿、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构建了科技管矿机制,实现了“一张图”管矿;强化乡镇属地管理职责,完善县、乡、村“三级”监控网络,设立县级矿产督察员,矿山企业生产的有关信息与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互通共享,构建了矿产资源共同监管的责任机制;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构建了违法矿业活动的惩处机制等。    “我们还计划筹资1000万元,用3年时间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区进行整治,以彻底改善城区生态地质环境。”该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政府引导、部门严管,矿山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经济的积极性也逐年高涨,化为“自发干”。沂水矿业呈现出“集约、节约、安全、绿色、和谐”的新特点,初步形成了以兴盛矿业、鲁南矿业、山东玻纤等骨干企业为支撑,集采、选、冶于一体,资源高效利用、项目规模开发的矿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高科技,让尾矿从“丑小鸭”变为“白天鹅”     过去一直没有钛精粉生产能力的沂水,而今成为年产钛精粉达30万吨的我国第三大钛精粉生产基地,靠的就是高科技。    据了解,沂水境内钛铁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10亿吨。这里的铁矿开发虽早已有之,但尾矿中的钛资源一直没有回收。截至2012年,全县已堆积含钛尾矿500万吨,初步测算其中可回收45%的钛精粉25万吨。    如果能攻破钛资源回收技术难题,就相当于为沂水又增加了一座大型地表钛矿!    基于这一认识,沂水县自2007年开始,通过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联合攻关,推进钛铁分离技术的研发应用及铁矿精深加工。    临沂天鑫矿业有限公司成了山东省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企业。他们与长沙矿冶研究院等全国9家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在3年时间内累计投入3294万元,终于在2011年成功研发出含钛铁尾矿中重选钛的独特选矿工艺,使钛回收率达到43%,钛精粉品位达到47%~52%。利用这一工艺,天鑫矿业当年就从尾矿中回收钛精粉5万吨,在创造1500万的企业收益的同时,还为国家贡献税费1000余万元。昔日的“丑小鸭”摇身一变为当今的“白天鹅”。一花引来万花开。    天鑫矿业的成功,使鲁兴、正泰、信达等矿业公司纷纷效仿,他们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适合自己矿石尾矿特点的钛铁分离技术,并相继取得了成功。到2012年底,沂水的含钛尾矿也由原来占用耕地、污染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废弃物,蜕变为沂水又一大经济增长贡献点,每年为全县贡献税收4500余万元。    作为全县铁矿采选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兴盛矿业依靠科技进步,演绎了另一个成功范例。通过实施尾矿出口增设盘式高场强磁选机技术改造工程,他们成功地将尾矿中的磁性铁降到0.4%以下,磁性铁回收率达到97%以上;通过科研攻关,成功研发了“自动均匀配矿系统”,解决了选厂因矿石的原矿品位不同、矿石形成成因不同以及其他元素的含量不同(硫、钛、硅等)导致铁精粉的品位或其他指标不符合冶炼要求的问题,满足了钢铁冶炼要求,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避免了资源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绿色生产,企业增收,国家获利,实现了“多赢”。矿山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6500万元开展了多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施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就有6个。呵护环境,让沂蒙大地铺满绿色     如果说,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是绿色矿业的“龙骨”,那么,恢复和打造全新的矿山地质环境 ,就是对绿色矿业“皮肤”的养护。    本文开头所展现的杨庄铁矿一角,就是沂蒙矿山新景观的一处缩影。    其实,兴盛矿业杨庄铁矿原来的尾矿库、废石山,是当地“脏乱差”矿山的典型。作为沂水唯一的上市矿山企业,绿色经济理念在企业负责人李运德心中逐步生长起来后,他就开始了矿山旧貌换新颜的大手笔。他联系水泥厂、建材厂,将原来堆积如山的尾矿渣用于生产水泥和建材型砖;在县国土资源局的协调下,他利用土地整治项目将尾矿运出去培土造地。经过几年努力,原来的尾矿库变成了鱼肥水美的人工湖。    同时,兴盛矿业投资2000余万元安装旋流器、压滤机、浓密池等尾矿干排设备设施,建成了沂水第一个尾矿干排系统,还将矿井水、尾矿压滤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于生产、养鱼和植被绿化、农业灌溉。    随后,兴盛矿业又投资800万元,在原露天采场和废石山上种植草地6550平方米,投资70余万元对汞丹山地质灾害裂缝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回填土方2375立方米,人工平整山坡9478平方米,栽植松柏4600棵,播撒草种50公斤;投资1500万元按照城市公园的模式对尾矿库、尾矿坝进行规划。    昔日“脏乱差”的矿区,终于变成了环境优美的风景区,成了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开发一矿、保护一片、绿化一方、造景一方。在绿色矿业理念指导下,沂水的沂蒙新景观将会越来越多。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