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矿局华地公司地震灾后排查纪实浏览次数:556 发布日期:2013-12-24 分类:防灾减灾 地灾排查时与彩虹不期而遇一场6.1级地震,将四川省地矿局华地公司与西藏的昌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8月12日,西藏昌都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6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尽管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专家经过勘测发现,地震造成的房屋开裂、倒塌,公路因崩塌、滑坡断道,地面局部塌陷、地裂缝等情况十分严重,并导致部分老地质灾害点复活,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地质灾害点,严重威胁着震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恢复重建。危难时刻,四川地矿局华地公司承担了这次任务最重、难度最大、时间最紧的震区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必须迅速摸清地质灾害的现状和危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给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提供地质环境保障服务,并为灾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肩负着这个神圣使命,华地公司的排查队员在3天内风雨兼程1200多公里赶到了昌都县和江达县。队员们一到达,就兵分几路开始野外地灾调查。华地公司负责地灾排查的两个县正好处于昌都地区海拔最高的西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峰周边。那里水系发达,地势险要,交通困难,司机陈小荣说,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遇到了三次爆胎,有一次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地方出了故障,“要不是老乡帮忙,差点就当了一晚上的山大王啊!” 在队员们看来,只要能通公路的地方,那都算不上什么险要的了。有些地方,只能坐老乡们的摩托车,在队员们看来,有摩托车坐的地方还是算不上险要。真正险要的地方什么车都去不了,只能靠队员们徒步走,还得用双手拉拽绳索攀岩,有一个灾害点,队员就是这样折腾了整整一天。 在排查地灾的现场,运气好的时候,队员们可以从驻村干部那里享用一顿热汤热水的便餐,但大多数时候只能吃随身带去的饼干或冰冷的馒头、榨菜充饥,随身带去的饮用水不够时只得喝山泉水。白天,他们是马不停蹄地忙,晚上回来还得趁热打铁整理图片数据到深夜。“实在是太累了!”这是参与排查的地质队员共同的感受。但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昌都县和江达县的野外排查就圆满结束了。他们在昌都县共发现各种地质灾害点196处,其中111处为原点,85处为本次调查新增点,按灾种划分有:崩塌隐患点为41处、滑坡隐患点为42处、泥石流隐患点54条、不稳定斜坡 59处。在江达县,则发现10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泥石流隐患点为32处、崩塌隐患点46处、滑坡隐患点26处。昌都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这样评价排查队员:“吃得苦,跑得勤,拿得准,信得过。” 华地公司技术负责人马继介绍,本次地灾隐患排查,一是对原有地灾隐患点进行了全面的复核和系统调查; 二是已基本查清交通主干道和江河沿岸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特征;三是已基本查清各个地质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危险区域,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宣传,并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向当地政府与当地村民提出了相应的防灾措施(设立专人监测、危险警示等),落实了防灾责任。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