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调查

浏览次数:478  发布日期:2014-04-21  分类:地质公园新闻
随着第45个世界地球日的临近,具有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地质公园也广受关注。从2000年面世以来,我国的地质公园发展突飞猛进,一个类型多样、遍及全国的地质公园体系已初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抓手,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提到黄山、庐山、云台山、嵩山,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它们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同时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10年前的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我国8家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首批25家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中的成员。从2000年面世以来,我国的地质公园发展突飞猛进。迄今为止,已建立世界地质公园29处,国家地质公园184处,省级地质公园近300处,是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一个类型多样、遍及全国的地质公园体系,已初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是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抓手。事实上,地质公园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会抓住这个机遇,也有信心迎接挑战。”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表示。开拓性的推动作用一个多月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成员龙长兴收到了一封发自希腊的电子邮件。发件人是爱琴海大学教授尼古拉斯——世界地质公园的奠基人之一。对这位资深学者来说,地质公园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他在邮件中与龙长兴一起回顾了这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感慨万千。作为最早发起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国家之一,中国通过努力,已成为这个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告诉记者,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倡议,国土资源部积极响应,正式决定开展建立中国地质公园体系的工作。1999年,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以建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被正式提出。随后,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成立,《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评审制度》等规范也同时出炉。经过充分准备,国家地质公园计划正式于2000年在全国组织实施,“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等11处地质公园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2月,被业界称为“地质公园之父”的赵逊在提交给国土资源部的一份报告中,转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对中国地质公园创建工作的高度赞扬:“中国在地质公园建立这一工作中,起到了开拓性的推动作用。”2004年6月,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同时,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秘书处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设立在北京,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管理。“这表达了教科文组织对我们的信任,也体现了我们的责任。”关凤峻说。展现中国影响力目前,世界地质公园分布30多个国家。经过10年的发展,世界地质公园已逐步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中国在地质公园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也支持和推动了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公园管理的‘中国模式’。在管理模式、申报命名方式、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优势。”陈小宁说,这些经验与优势,其实很多是在摸爬滚打中获得的。很多人可能记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开展的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中,因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知识”等方面有所不足,中国的3家地质公园被黄牌警告。“正是吸取了这样的教训,从那年开始,国土资源部组织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在每年10月~11月,举办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及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一方面总结和介绍本年的经验,另一方面传达教科文组织对地质公园的新要求。”陈小宁介绍。2013年,中国参加评估的地质公园全部通过了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执行局的评估。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主任王小烈告诉记者,近年来,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中国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履行责任与义务,向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推荐专家,加入评估团队,执行每年的评估或再评估任务。谈到这一点,龙长兴也格外兴奋。“起初,因为不注重与国外同行们的交流,我们失去了很多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选派高水平的专家,参与世界地质公园的评估。而且,在所有国家当中,目前中国的专家数量是最多的。”知情人了解,这并非易事。教科文组织对评估专家的要求向来十分严格,合格的、有能力承担此项工作的专家,必须来自在评估中取得绿卡的世界地质公园,且须在地质公园工作4年以上,能用外语进行交流,对世界地质公园要有深刻理解。“这正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保护、科普与拉动经济发展丰厚的回报源自艰苦的付出。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2~2013年,我国新增地质公园面积达7680.05平方公里,累计受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地质遗迹面积达5万余平方公里。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各级财政的投入,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2000年以来,中央财政设置专项资金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10多年来共投入资金30.18亿元,其中2013年向23个省(市、自治区)共投入5.23亿元。地方政府和各地质公园,也积极安排配套资金用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黄山地质公园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每张门票收入中提取20元,作为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各地纷纷加大了对地质公园建设的投入。目前,各省已累计投入近338亿元开展地质公园建设。其中,云南投入资金达107亿元,河北、安徽、江西、四川等省的投入,也都超过了10亿元。“建立地质公园的初衷,就是保护地质遗迹、进行地学科普和拉动经济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地质公园不仅成为保护地质遗迹最有效的手段,更极大地推动了地学知识的普及,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关凤峻表示。“大多数人开始自发保护地质遗迹、自然环境,地质公园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以及周边的人居环境,都得到极大提升。”陈小宁说,“部分濒危、珍惜地质遗迹资源也得到抢救性的安置、处理;同时,各地质公园还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动态监测系统和地质公园标示标牌系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地质公园建设在持续推动了地学科普和科研的开展、广泛促进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同时,更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地质公园直接就业人数约为2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为220万人,每年旅游综合收入近1000亿元。“云台山现象”由此被创造出来。在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岸上村,依托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只用了6年时间,人均年收入就从260元猛增到5万元,成了河南省有名的富裕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正是因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内蒙古克什克腾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地方,变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资料显示,2002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晋升世界地质公园的克什克腾,2000年旅游接待人数仅为43万人次,旅游收入仅为0.78亿元。到2012年,克什克腾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则达到了12亿元,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保持8%~10%的增长速度。顶层设计还有很长路要走尽管发展态势良好,很多业内人士仍有担心,诸如立法工作滞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正成为威胁地质公园健康发展的隐患。“立法工作滞后,已是老生常谈。”陈小宁介绍。现状是,尽管国土资源部已经作了各种努力,制定了多种规范标准,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仍非常缺乏。“这导致地质公园管理缺乏法律依据,行政管理替代依法管理现象非常普遍。”重旅游、轻科普的现象也仍然存在。龙长兴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持续的约束机制,一些地质公园在通过正式批准命名后,科研和科普等工作放松或停滞,规划落实不到位,甚至有些地方的国土资源部门对地质公园的监督管理缺位。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个大问题。陈小宁介绍,尽管国土资源部已经与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了6期导游培训,还开展了管理建设等方面的培训班,但相当一部分地质公园管理者仍对地质公园的理念和宗旨理解不够深入,导游员往往也缺少系统的地学专业知识。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曾亲历了中国地质公园的成长过程。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去某地一个国家地质公园参观(自己购票),除在10公里外的河床中见到一块‘XX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碑外,从门区到公园内部,看不到任何地质公园标志,导游也根本不讲地质科学内容。”许多专家表示,接下来,还要重视地质公园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地质公园在数量、类型和地理分布上,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不能这边地质公园一大堆,那边一个都没有。”龙长兴建议。其实,教科文组织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主任董树文告诉记者,教科文组织建议拥有众多世界地质公园数量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和欧洲,适当放缓速度,鼓励和帮助南美洲、亚洲南部,特别是非洲地区发展世界地质公园,并建立区域地质公园网络。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今后一段时期,国土资源部除了继续在健全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大地质公园管理力度、强化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建设、推进地质公园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工夫之外,还会注重对地质公园文化的挖掘与提升。“我们将充分认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遗产、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更大作用。”关凤峻强调。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