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生态示范矿区

浏览次数:538  发布日期:2014-06-05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矿在园中,家在绿中”。走进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南山矿业公司高村矿,好像进入了公园。 “多年来,尤其是绿色矿山试点工作开展起来,高村矿矿区的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成为全国矿山系统惟一的生态示范区。”该矿负责人介绍。 技术创新让资源吃干榨净 高村铁矿是国家批准的《马鞍山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内的重点矿山。矿山占地11.92平方千米,占马鞍山市规划100平方千米主城区的11.92%。 建设绿色矿山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特别是在复杂的采选活动中,更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近年来,该矿每年用于采矿、选矿、输尾等工艺技术改造、创新的投入年均超过7500万元,占总产值的5%。在采矿新技术应用方面,该矿采用大型牙轮钻机作为采场的穿孔设备,提高了穿孔效率,减少了设备数量,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采用高精度非电起爆新技术,实现了逐孔起爆,爆破的矿岩块度较均匀,有利于选矿破碎,并可大大降低爆破震动、冲击波、爆破飞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装、运设备实现大型化,有效提高开采强度,改善采场及道路环境。 该矿自2008年开始信息化系统建设,同年8月完成“采场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目前,该矿已建成地、测、采系统,卡车、电铲联合自动调度系统,振动放矿车厢辅助对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系统。 为提高低品位铁矿石的选矿效率,该矿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马钢集团设计院及国外高压辊磨设备厂家合作,进行选矿厂增设超细碎的大型工艺改造,在原细碎作业与原矿球磨之间增设高压辊磨超细碎,对圆筒筛打散、湿式筛分、湿式粗粒磁选、尾矿脱水分级以及粗精矿输送等工艺环节进行改造。工艺改造使选厂原矿处理能力提高100万吨以上,提前抛尾量接近50%,抛出的尾矿经螺旋分级机分级后,可获产率20%左右的粗粒尾砂,这部分尾砂可以替代河砂,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该矿还对含铁品位近8%、硫品位近2%的尾矿进行再回收利用。同时,利用总库溢水塔周围的地形条件,在溢水塔约40米的区域设置浮力装置系统,在其下悬挂过滤层,对回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分散和隔离,改善总尾矿库的回水水质。这项矿山自主创新技术于2009年申报了国家专利。 2009年~2011年,该矿累计利用铁含量为17.05%的低品位矿石700.78万吨,利用极贫矿石317万吨,累计从尾矿中回收铁精粉18万吨、硫精粉3万吨。 节能减排打造蓝天白云 该矿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把它作为打造“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矿区的主要抓手。该矿积极实施电机系统变频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和绿色照明节能工程等,力争工序能耗全面降低;抓好重点工序和领域的节能工作,全面修订完善节能减排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理顺能源计量管理,规范能耗统计和消耗分析;重点做好采剥工序和选矿工序的节能,加强运输节油和外转供电管理工作。通过推进标准化作业、内部对标挖潜、生产设备的升级等工作,该矿的年节能减排任务都已全部完成。 据介绍,近几年来,该矿陆续投资6500多万元,对41#、42#、44#变电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供配电设施的自耗能得到有效控制。今后该矿还将继续对40#、45#变电所进行改造,从系统节能角度出发,调整好运行方式,降低能源损失与浪费。 在减排方面,该矿开展对标提升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分解、落实环保职责。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工序减排。以清洁生产二级指标为目标,制定并逐步实施生产过程减排措施,实现工序减排,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标准。抓好环保设施运行的完好率、同步运行率、达标排放率,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设备同等对待,对环保设施运行实施动态管理,探索环保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管理模式。 该矿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实现工序水资源指标符合清洁生产标准要求。对沉淀池进行扩容、清淤,改善沉淀水水质。对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达标后,用PVC复合管输送到选厂浓缩机,沉淀后清水入选矿生产循环水,沉淀物则输送至尾矿库堆存,实现了酸水治理内部循环机制,达到零排放。开展系统节水减排工作,及时回收地表水、雨水、尾矿回流水、选厂外排水等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耗新水量。 生态保护使矿区山青水秀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切实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该矿委托相关单位编制了《高村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高村采场二期恢复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高村采场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等。 该矿在矿区工业场地建设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山林树木的砍伐,保留或移栽优势树种;对采场工业场地进行植被绿化,坚持矿山建设与生产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发展的原则;在采场振动放矿、调度楼、铁道边、采场外围及各工段种植了各类植物,对裸露地表进行了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该矿在采场东北部设拦水坝,有效阻止雨水径流进入东北低洼地进而淹没土地。采场露天采场区设置了截洪沟、简易排水沟、沉沙池等,减少矿井排水量,避免泥石流的发生。在采场采取喷水、喷雾、道路洒水等措施,减少粉尘量30%以上。生产过程采取湿式作业和洒水抑尘等措施,采场牙轮钻机穿孔采用湿式作业工艺,使采场厂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了相应标准的要求。 根据矿山废弃土地含硫高、沙石多、水源缺的现状,该矿先后投入复垦资金581.5万元,在铁华山、西井山、大王山、2#排土场、1#排土场、北115米线等6个废弃土地上复垦51.3万平方米,植树55万株,草籽播种面积达3223平方米。该矿还加大了复垦土地的工程建设力度,修建了2座暖房、2座凉棚和1座“恒温大棚”。目前已培育各类树苗近5万余株,苗木自给率达80%。 该矿十分注重科技投入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与日本生态学会合作,在东山贫矿线建成了20余亩的生态试验基地,种植10余种近万株树木,成活率达95%;2003年与中科院环境所在北100米排土场进行种植试验,种植面积近1万平方米,成活率达80%以上。另外,还在东山贫矿线种植红提20亩,茶叶12亩,年产值近20万元,在尾矿大坝种百喜草600亩。近年来,该矿共建复垦点23处,总面积达1306.2亩。 据了解,目前,该矿的可绿化面积为139公顷,已绿化112.6公顷,绿化率达81%。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