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老黄牛”——记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最美地质队员”徐雪球浏览次数:603 发布日期:2014-10-20 分类:各省动态 从 1980 年参加工作算起,他在江苏从事地质专业技术工作已 34 年,他工作兢兢业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事,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他用知识、意志和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江苏地质事业勤奋工作,收获了成果,作出了贡献。他就是江苏地调院地热中心总工徐雪球,作为一名老地质队员,他感到光荣和自豪。 80 年代徐雪球参与和主持完成了岩相古地理与沉积层控矿床研究 3 个科研项目,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 2 项。 90 年代参与了地质矿产部重点项目“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 中国东南区区域地层”专著的编写工作;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苏北地区 9 个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和 1:5 万区调片区总结工作。其中“沙河镇幅、东海县幅、房山镇幅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 年 -2013 年,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主持完成了 2 个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其中“南通市幅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 年),地质图和基岩地质图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优秀图幅;“南京市幅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 2013 年)。 在从事基础地质工作的同时,他刻苦钻研地热资源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探索研究江苏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参与编写完成了“江苏省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应用研究设计书”。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完成了“江苏省泗洪县临淮地区地热普查”、“苏州市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研究”“江苏典型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江苏省如东县小洋口地区地热资源勘查”等各类项目 100 余个,钻探成功地热井 60 多口,成果丰硕,为江苏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做出了贡献。 他热心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宣传推广工作,多次应邀作学术报告, 2013 年被省地质学会聘为首席专家,为地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开展无偿技术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受到了服务方的高度赞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优秀的品质——刻苦、钻研、协作、创新。创新是地质工作的灵魂,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对地热资源的开发有广泛的需求,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地热资源形成条件的认识不足和勘查技术方法的应用不当,在一些地热“盲区”,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他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地热形成条件和水热循环理论,提出了构造隆起区断裂控热模式,认为在张性断裂发育的地区,古生代砂岩和中生代岩浆岩为隆起区重要的地热储层的观点。在勘查方法上,通过对比应用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和地热成因类型的技术方法组合,使地热勘查的成功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先后在溧阳、扬中火山岩盆地、苏州西山隆起区、洪临淮变质岩分布区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 2013 年在如东小洋口地区勘查成功了温度 92 ℃、水质优良、水量丰富的地热井,是勇于突破成规、突破自我的成功典范,也为今后类似地区地热勘查的奠定了基础。 地热勘查投资大,风险高,一旦失败损失巨大,他担任总工程师,作为技术总负责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将压力变为工作的动力,勇于挑战创新。地热勘查是全新的专业技术工作,涉及的面广,从专业理论到工作方法都需要大量的新知识,他是一个爱琢磨、肯学习人,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墙上挂满了各种地质图件。因为爱学习,肯钻研,工作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往往都能迎刃而解,近年来保持着很高的地热勘查成功率。 吃苦精神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他 34 年的工作生涯中,江苏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头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虽年过 50 ,但仍精力充沛,这与他乐观向上的心态密不可分。工作紧张时他常常加班加点。 2009 年,正当工作任务繁重的时候,家人突发重病住院急需亲人照顾,但他为了不影响工作,请亲戚代为照顾,晚上才去陪护。沉重的压力、严峻的挑战,没有压垮他,他都能从容应对。他多次被评为厅局级和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 2006 年被评为院第一届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2010 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有人说他做事太认真,有时不乏有书生气,而他却不这么认为,始终抱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全力以赴。他心底坦荡,作风正派,积极上进,凡事以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同事们都说,他是新时期的“老黄牛”。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