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陆太阳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记

浏览次数:544  发布日期:2015-04-16  分类:防灾减灾
  驻足河南省三门峡市湿地公园,远眺黄河库区对岸,一个宽200米、高80米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壁立“千”仞,跃然眼前。气势恢弘的建筑体犹如一座巨大的堡垒,守护着周边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也让两岸的老百姓始终铭记负责施工的队伍——山西省地勘局214地质队。由山西省第八地质工程勘察院负责实施的太阳渡不稳定斜坡地灾治理工程,囊括了消方减载、支挡、排水、浇灌、护坡等施工工艺,是目前山西省内地质灾害治理领域使用治理方案最全的项目之一。 临危受命,一线抢险 山西省平陆县位于黄河东向的转弯地带,广阔的黄河湿地为当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当平陆县政府踌躇满志,欲打造沿黄旅游休闲经济带时,位于该区域南端的张村镇太阳渡口附近突然发生山体崩塌,致使沿黄旅游公路交通阻断,不稳定斜坡体后缘的关帝思乡庙、下阳城遗址等文物受到威胁。像正欲振翅高飞的雄鹰刹那间被折断了羽翼,休闲旅游经济区的梦想刚刚起步就遭遇了挫折。 地质灾害发生后,运城市、平陆县国土资源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作为山西省运城市地质专家库的知名地灾防治专家宁联元随同运城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胡尚来等人第一时间赶往太阳渡。经过实地查看,他们初步认定该不稳定斜坡体积达16万立方米,造成200余米沿黄旅游公路路基、上部关帝思乡庙、下阳城遗址及周边文物失稳,威胁人数8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万元。 为消除险情,保护周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地政府采取了紧急避险措施,并委托214地质队承担《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八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灾评估中心技术人员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实地勘察,编写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顺利通过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的评审。 铸造精品,为民谋福 平陆县太阳渡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项目由山西省工程勘察院负责设计,山西省第八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灾施工公司负责实施,项目采取多种地灾治理方法,可以说是地灾施工领域的标杆项目。 在协调好各方关系后,2013年7月1日,太阳渡地灾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开工仪式简洁而又隆重,平陆县县长李旸亲临项目部,要求严把质量关,一定要把太阳渡村滑坡治理工程建设成高标准的地灾防治项目。214队队长姜伟对项目部职工说:“地灾防治项目的质量不仅事关单位的声誉,更关系着周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地灾公司必须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将各种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要集全院之力将项目打造成享誉三晋的精品工程。”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该队调配精兵强将充实项目部,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针对该项目工种多,作业面大,交叉作业的特点,单位安质部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因事制宜,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安全制度和现场施工管理办法。在施工前期,项目部所有技术人员集体学习了设计方案和图纸,深入了解工程设计的理念、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 太阳渡村滑坡处于黄河冲刷带,地层为沙层,为加强稳定性,工程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消坡减载,进行注桨施工。施工挖掘机在狭窄的工作面上,分六级削减土方,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玩杂技。项目部经理杜淼说,挖掘机高空作业就像是高空走钢丝,但只要遵守安全守则,就会有惊无险。整个工程,他们削土就达到20万方,施工中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山西省地勘局214队副队长姚文兵是水文水井和地灾防治方面的专家,也是单位技术委员会的成员。“太阳渡地灾防治工程对于单位来说是一块试金石,治理手段越全,越能检验出施工队伍的水平。”姚文兵副院长每次到项目部都强调这一点。特别是在抗滑桩施工中,他一再向项目部技术人员强调,位于灾害体底部的11根14米深的抗滑桩承载建筑体的巨大压力,说它是“定海神针”一点都不为过。 在施工现场,他必检查两项:一是抗滑桩是否穿越沙层;二是护壁是否严丝合缝,严格执行技术标准。项目部的职工几乎能预测出姚文兵副院长的活动轨迹,如果有一天没打电话询问项目进度,那第二天他肯定会到项目部来检查。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工人最多时超过80人,可没有一个人敢松懈,敢在质量上打“马虎眼”。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地灾防治施工事关重大,容不得丝毫的马虎。 2013年下半年的雨水较多,浆砌式护坡施工几乎是在雨季中完成的。为了维护好削坡后灾害体的完整性,六级施工工作面上都修了临时排水渠,防止雨水对灾害体的侵蚀。项目经理杜淼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看天气预报,检查应急处置需要的物资。有一天夜里,突降暴雨,他立马组织30多名工人用沙带修复引水设施,后半夜两人一组不间断监测引流情况,其他人抓紧时间休息,听候调遗。说起当时的情况,杜淼感慨万千:“经过那晚,才知道什么叫瓢泼大雨,什么叫落汤鸡。”如何应付雨天,杜淼可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白天下雨好应付,雨水来临前,应急预案就提前启动了。要是预报说晚上有雨,他就只能整夜“听风等雨”了。 项目进行到中后期,他们开始在格构内植草。在边坡上植草,要种植根系比较发达、出草率高、长得茂盛的草。如何让草在坡上生存下来,确实是项目部面临的大难题。“搞地质行,种草可都是外行。”项目技术负责杨海峰挑起了这个担子。他到运城请教了许多与园林有关的专家,第二天就带着草籽样本回到了工地。在工地旁挑选了一块“试验田”,每天浇水、保水,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小草。一个星期后,草籽出芽了,越长越茂盛。于是,项目部马上决定在边坡格构内大量播撒这种草籽。又过了一个月,坡面上已经一片绿油油。 一个月下来,杨海峰被晒得黑亮黑亮的,大家调侃他“在非洲也不过如此吧”,杨海峰开玩笑地回答:“种草哪有那么容易,比看娃还费劲。稍有不慎,就可能种成大花脸。这段时间,我累计的光合作用就有200多小时。” 技术是血液,质量是生命。项目部在每个生产环节都精益求精,精细管理,才在源头上杜绝各种隐患,确保项目质量。 历时一载,高奏凯歌 历时一年,项目如期竣工。平陆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肖永成站在治理工程对面的三门峡湿地公园,远眺施工后的效果:太阳渡滑坡防治灾害工程真的是蔚为壮观,既把地灾隐患消除了,又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214地质队圆满完成了太阳渡滑坡治理工程的野外施工,不仅确保了金鸡堡、关公思乡庙、下阳城遗址的安全,而且保证了周边老百姓的安全生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需要指出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对项目的顺利开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平陆八景之一——金鸡夜月处遗址、关帝思乡庙就位于地灾施工体的上方,与施工建设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振翅高飞的雄鹰。位于地灾防治工程上方的关公思乡庙,是关公这位战神开始戎马生涯的地方,其一生弘扬的“义字当先、诚信为本”的精神,与山西八院“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相契合,这将更加激励着山西八院继续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在地灾治理领域大展宏图。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