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地整治工程助力防汛抗洪纪实浏览次数:498 发布日期:2016-08-24 分类:防灾减灾图为湖北省仙桃市郭河红庙土地整治项目区。 “那雨点呀,下得像冰坨子一样……”最近啥事儿最牵动湖北人的神经?两个字:防汛。 今年入汛以来,“鱼米之乡”湖北遭遇了数轮强降雨袭击,7800多万亩耕地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汛期过后,不论是高低起伏的低山丘陵,还是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土地整治工程所到之处,耕地安然无恙,群众无不拍手称赞:“土地整治让我们大汛之年无大灾。” 汛情“98 ”,损失“98-”——为耕地筑牢“生命线” 奔走在荆楚大地的田间地头,记者听到的最多一句话是:“比起1998年的特大水灾,今年论汛情是‘98 ’,论损失是‘98-’。” 阳新县素有“旱包子”、“水袋子”之称,农田“十年九涝”。“今年的雨比98年的雨来得多、来得猛,但新建的渠道通畅,5台泵机轰隆隆一响,2天就排出了积水,保住了庄稼。”浮屠镇北煞湖农场原厂长范知来告诉记者,1998年7月11日那场暴雨让村子遭了大灾,由于当时没有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个月才排清了积水,1.8万亩水稻全部绝收。 “土地整治建泵修闸、架桥铺路、清淤疏浚,拧紧了抗洪救灾的安全阀,筑牢了农田安全的‘生命线’。”湖北省国土整治局局长陈新华说。 没有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地方,则完全是另一幅光景。与北煞湖项目区紧紧相邻的荻田村等三个村,地势虽然比项目区高得多,可以蓄水的湖泊也多,但由于排水不畅,内涝最深处有2米多。虽然天已放晴多日,大部分农田和鱼塘至今仍浸泡在洪水中,估计绝收面不会低于80%。 相似的一幕在仙桃市西流河镇再次上演。位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努力村,今年7月1日的大暴雨淹没了3000亩农田。危急时刻,村里启用了土地整治项目泵站抢排,仅仅3个昼夜就将全部渍水排出。眼下,绿油油的水稻正在烈日的沐浴下拔节,鱼塘里穿梭游弋的鱼儿正等着卖个好价钱。而一河之隔没有实施整治的河南村,被洪水浸泡的稻田光秃秃一片,鱼池也遭遇了灭顶之灾,数间村民房屋倒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0多万元。 “土地整治的好处三两句说不完。”努力村村民七嘴八舌。72岁的黄小黑老人说:“一来平整了荒沟荒滩,让子孙后代有更多耕地;二来改善了田间道路,以前一下雨,到处是泥水,裤腿不卷到膝盖就别想走路,现在雨天照样穿皮鞋外出。”许广彬接过话茬:“以前卖鱼要肩挑手提,现在货车直接开到鱼塘边。” 地处湘鄂交界偏远山区的公安县,在抗洪救灾中毫不例外也尝到了土地整治的甜头。在黄山头镇镇长龚汉莉的记忆里,以前每逢大雨,大伙儿只能眼瞅着耕地成为一片汪洋而束手无策,老百姓围着干部怨声四起。 “自打村里搞了土地整治,以前5~7天才能排完的水,现在2~3天就能搞定,我家的7亩旱地和水田都没受灾。外面下暴雨,村民安心在家打牌。永兴垸有今天,最该感谢党和政府有土地整治这样的好政策。”64岁的老党员全谋友发自肺腑地说。 据统计,公安县非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受灾耕地面积39.04万亩,占非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面积24.72%;而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受灾耕地面积3.26万亩,仅占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面积8.79%。 公安县是湖北省的一个缩影。据陈新华介绍,2001年~2015年,全省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229个共计3476.10万亩,投资规模643.65亿元。大汛之年无大灾,土地整治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生命线”作用。 “幸亏听了老百姓的建议”——为工程打造“硬品牌” “立项时有人反对投资过大,幸亏国土部门采纳了老百姓的建议。” 仙桃市彭场镇书记陈文清庆幸不已。得益于投资400多万元、总装机930千瓦的6台泵站机组,该镇8个村2万多亩农田在汛期几乎未受损失。 “项目区经受住了特大洪灾的考验,规划科学功不可没。”阳新县国土整治局局长朱细明告诉记者,为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当地土地整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村民全程参与项目设计工作。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规划脱离实际或有疏漏及时调整。二是“长短结合,未雨绸缪”。譬如在规划水利设施时,事前尽可能查找当地水文资料,详细勘察项目区的地形地貌。三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路网、排水网设计尽量做到路、渠并行,以利人员和物资运送。总网与分网设计,力求做到无缝对接。 “项目区顺利通过今年大汛大考,水利设施和路网完好无损,没有一处沟渠溃口,没有一处涵洞堵塞,没有一台机组停运,没有一座桥梁坍塌,没有一条道路不能行车。”仙桃市国土整治局办公室主任左爱嵘说。 “生命线”质量过关,危急时刻才能显身手。据湖北省国土整治局总工程师吴鹏介绍,湖北省积极探索完善制度机制,夯实管理基础,打造土地整治工程硬品牌。 一是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作出详细安排部署,对土地整治规划、立项与设计、实施与工程管护、土地权属调整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及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将土地整治管理上升到政府规章层面,有效增强了土地整治制度、措施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二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要求,“抓两头,放中间”,将可研、规划设计的评审、中介单位选择,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变更审批权等权限下放到市(州);开展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审批试点,构建“省级备案—市级审批—县级实施”的项目管理机制;将项目验收权限下放到市(州)国土资源部门,优化了项目管理程序,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益。 三是建立管理责任机制。相关部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项目建设、资金聚合、监督管理等方面既明确各自责任,又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三农”工作考核指标,有效增强了各级政府及土地整治机构的土地整治责任。 “农村不比城市差”——为农民铺就致富路 在湖北,土地整治项目所涉之处“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既解了民困,赢了民心,又为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农民铺就了致富路。 “土地整治是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仙桃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诗文告诉记者,部分地区村集体困难,农村基础设施长期欠债,求助无门。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得到了群众由衷的欢迎,群众编成了顺口溜:“土地整治到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 “今年的收成有保证。”安徽芜湖农民张开好在阳新县北煞湖项目区内扎下了根,他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承包了200亩地种植莲藕。北煞湖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不仅吸引了张开好一样的种田大户,同时也吸引了广东海大、百富养殖、杰运莲藕、昌龙米业等一大批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为主的企业相继落户,项目区成了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军垦农场项目区的新阳农业有限公司,不仅安置了60名固定工,还长期聘用农民工200余人,每年人均打工劳务收入至少2万元。 更加让人欣喜的是,北煞湖项目区曾是血吸虫疫区,土地整治中采取了硬化沟渠、修建沉螺池、渠道清淤等一系列灭螺措施,有效防治了血吸虫病,近年来疫区实现了零病例。昔日偏僻荒凉的项目区,如今成了人气很旺的“香饽悖”,常住人口由1998年特大水灾过后的300人增加到现在的2000人。 “项目区里种上百亩地,村民收入相当于在县里当个局长。”阳新军垦项目区内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土地整治后,农业明显增产增效,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军垦农场项目区单季耕地每公顷综合收益达3345元,每亩耕地的租金由整治前的300元涨到了500元~1000元。 土地整治连片开发,不仅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而且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在仙桃,土地整治与观光休闲农业结合,形成了胡场阿尔迪有机蔬菜园、彭场巨田休闲农业产业采摘园、中粮集团富硒大米生产基地。 陈新华表示,今后,湖北省将继续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平台,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加贴近“三农”,更好地服务“三农”。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