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生物群鲎类节肢动物研究获重要进展

浏览次数:669  发布日期:2018-01-11  分类:地质遗迹和化石
 最近一项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与厦门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共同开展的鲎类附肢及软组织的演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对研究鲎类两亿多年来的演化具有重要价值,已在线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综合性、开放性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  鲎是地球上最为古老和最奇妙的动物之一,属于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肢口纲剑尾目,其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有“活化石”之称。其身体主要特征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具有粗壮的螯肢,没有触角,具有独特的像书页一样的鳃(称为“书鳃”),身体末端伸出一个长长的剑尾。虽然鲎类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多年,但其化石记录却十分稀少。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和报道的鲎类化石仅30余种。附肢及软体组织的在化石上的保存更是凤毛麟角。由于外壳和躯干的特征具有趋同的现象,附肢和软体组织化石记录的缺乏阻碍了对鲎类演化尤其是生活方式演化的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于2007年在云南省罗平县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等化石,时代为三叠纪中期,命名为“罗平生物群”。在罗平生物群中发现了20余块鲎的化石标本,经初步研究认为是一个新的鲎类化石,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罗平云南鲎”。随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的标本,其中一些标本上保存了完好的附肢、鳃书和刚毛等软体构造,为研究其形态功能和演化提供了独特的材料。  通过对整体形态及书鳃、肌肉等多方面详细深入的研究和对比,研究人员证实,罗平云南鲎与现生的鲎类十分相似,尤其与圆尾鲎最为接近。这一发现说明,现生鲎类的躯体造型及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至少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就已经形成,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充分显示了该类动物在演化上的保守和停滞。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