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矿山焕生机(4)

浏览次数:1778  发布日期:2018-03-20  分类:重大成果
 成矿地质体,作为成矿作用和基础地质研究的桥梁和纽带,解决了矿床与地质作用的实体关系,锁定了与成矿有关的目标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研究,建立了矿体赋存空间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创建了全新的成矿结构面成因理论,解决了预测矿体空间定位问题。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把成矿作用的产物与成矿物质迁移、沉淀的物理化学变换因素结合起来,解决了确定成矿作用中心和筛选找矿标志的难题。  由此,找矿预测不再局限于经验找矿、方法找矿,而上升为理论找矿,并解决了实现途径。  构建符合我国成矿地质特征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深部找矿提供类比标准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体系,将研究对象锁定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个方面。但如何把如此纷繁复杂的研究内容通过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有机地组合,用于找矿预测?  项目组采用建立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办法,把勘查区已经获得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等专题研究的全部信息,通过综合分析转换成直接用于预测未知矿体的有效信息,并以三项基本内容的形式表达出来。  通过对129个典型矿床的解剖研究和500多个矿床的调查研究,项目组收集了1300多个典型矿床资料,获得了50000多组原始数据,根据具体的、不同的矿床类型,对勘查区矿化样式进行结构分析,构建了深浅、上下、左右、内外矿化样式不同的、涵盖我国主要矿床类型的25种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如,砂岩型铀矿床、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碳酸盐岩容矿的层控型铅锌矿床、海相火山岩型铜铅锌矿床、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陆相火山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高温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床、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等等。这些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检验。  研发适合复杂地质条件的探测技术,为深部找矿提供技术支撑  找矿的实践,必须有技术方法的支撑。危机矿山找矿是向现有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拓展,面临的是更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探矿施工的技术要求也更高。  随着危机矿山专项的实施,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矿山找矿工作程度高、深度大、电磁干扰强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包括理论指导,模型类比,物探、化探、钻探技术支撑的深部找矿技术方法组合,有效地解决了深部找矿的技术难题。  地球物理探测方面,获得了探测深度的显著突破。电磁法技术组合,解决了1000米深度的矿体探测,比如:采用瞬变电磁法(TEM)在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区800米深处发现了190米厚的矿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辽宁红透山铜矿1100米深处发现了30多米厚的矿体。首次研制的3D井—地磁测联合反演技术(SWMI3D)和地—井方位激电(IP)联合反演技术,使得有效探测深度达到2000米,应用该技术在山东金岭铁矿1000米深处发现盲矿体。  大深度钻探技术在深部找矿中得到广泛应用,共完成千米以上钻孔295个。2006年在胶东金矿施工了深达2060米的钻孔,是我国当年固体矿产首次施工2000米以上的深孔。应用我国自主研制的2000米全液压岩芯钻机及配套设备,在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区完成了终孔深度达2212.80米的示范孔。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集中力量在在短短8年时间内完成230座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矿产勘查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得,是对为国家危矿事业而奋战的地质矿产勘查人员及科研人员的致敬,也是对他们工作及成果的肯定。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