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滑坡灾害应急调查报告公布

浏览次数:639  发布日期:2012-10-10  分类:防灾减灾
持续降雨引发大型高陡松散岩土体滑坡    国土资源部近日公布彝良“10·4”田头小学滑坡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本次灾害是由于持续降雨引发的大型高陡松散岩土体滑坡灾害。 据了解,10月4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应急值班室接到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彝良县滑坡灾情的报告后,当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派出专家组于当日赶赴灾区,5日又升级为二级应急响应。 5日10时30分,国土资源部专家组到达云南昭通彝良县龙海乡镇河村油房组山体滑坡灾害现场,会同区片应急专家和云南省应急专家,并组织当地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立即部署开展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进行滑坡现场调查和成因分析;二是对滑坡抢险搜救现场周边采取应急监测预警;三是组成5个排查组共30余人对滑坡周边的区域进行应急排查,特别是对附近有人员居住或斜坡、陡岩、沟谷进行拉网式排查,要求发现隐患就地落实监测预警、转移避让或应急排危等防范措施;四是调集云南省内专业队伍迅速开赴灾区,以加强排查力量,加快排查工作进程,加大防范措施落实力度。 报告分析了本次灾害的成因。一是地形高陡。滑坡前斜坡的主体坡角50度~60度,上段约80度,下部受镇河左岸冲刷。斜坡主体坡面为坡耕地,上部种植水竹,水竹根系发育,易于富水,相当于在滑坡后缘加载,对滑坡稳定不利。镇河侧蚀斜坡坡脚,也破坏了斜坡体的底部支撑。二是斜坡物质松散。滑坡物质为崩坡积成因的松散岩土,下伏基岩为石灰岩夹泥质粉砂岩,岩层倾向340度,倾角45度,斜坡坡面与基岩岩层面呈斜交关系。三是持续降雨。9月1日至10月4日之间累计降雨量297.3毫米,是往年同期降雨量的3倍多。坡耕地利于降水缓慢入渗,导致了岩土体逐渐饱水,强度降低,并在松散土与基岩接触面处形成渗流软弱带而产生滑坡。 另外,9月7日彝良县的两次中强地震(分别为5.7级和5.6级)也对斜坡岩土结构的破坏起到一定作用。滑坡区位于“9·7”地震VI度区,发生滑坡的山坡地带在今年“9·7”地震之前未发现地面开裂变形等迹象,“9·7”地震后也未发现明显的地面开裂等宏观变形迹象。 对下一步工作安排,报告称,一是将开展“10·4”滑坡右侧坡体的变形监测,防范再次发生地质灾害。“10·4”滑坡右侧不稳定斜坡,长100米、宽70米、体积约3.2万立方米。斜坡上已出现变形迹象,具有发生新的滑坡的可能,为确保人员安全,应加强巡查观测,并在其前缘实施应急处置工程,避免产生新的危害。 二是尽快启动“9·7”彝良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调集云南省内专业队伍,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和隐患地段,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三是加强灾后重建选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要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医院、集贸市场和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场址等公共设施或人群聚集场所的地质安全性评估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