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县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浏览次数:526  发布日期:2020-07-15  分类:防灾减灾
    “起了,起了……”一股浑浊的泥浆裹挟着山石,卷起一阵轻雾,呼啸着向山下奔腾而去,引得乡民们大声惊呼。

    起了,这是大别山一带的乡民对泥石流一种通俗的称谓。

    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总是那么渺小。在对自然灾害缺乏科学认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人类往往赋予其神的魔力,仿佛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交代。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的广义龙类。是古代中国传说中能发水的广义类,民间俗称蛟龙,但并非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太空。

    然而,记者近日随安徽省太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时看到,那些当地村民口中曾经不可一世、羁熬不驯的蛟龙,居然被降伏了。

    尽管近期长江沿线防汛形势,灾祸不断,但太湖县并未因暴雨侵袭而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太湖县县长朱小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年来,太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将该项工作作为防汛工作的重点来抓,地质灾害防治实现了“零死亡”。

    提早谋划准备 及时掌握险情

    太湖县位于皖西南,大别山区南麓,山地丘陵区,下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人口57万,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61.18%,丘陵占24.14%,平原3.83%,水面占10.85%。

    太湖县西北峰峦起伏、东南丘陵绵延,地质断裂纵横交错、岩石结构复杂多样,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加之极端气候多发频发,地质害非常发育。太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最新的排查结果,全县共有在册地灾隐患点220。其中,崩塌152个、滑坡67个、泥石流1个,威胁人口573户2191人,威胁资产4355万元。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太湖县坚持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把各项地灾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每年汛期,今年长江沿线都将迎来连续强降雨,今年尤甚。安徽省和安庆市两级防汛和地质灾害会议结束后,太湖县立即召开会议,部署今年防汛抗灾工作,太湖县政府县长朱小兵在会上要求:今年的防灾工作要做到“五个到位”,即:组织指挥到位、问题排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任务到位、工作责任到位。

    记者了解到,年汛前,太湖县都要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全县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摸排,更新数据库,划分危险等级和危险区域,并对其危险程度和危险对象进行分类划分。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及时编制发布《太湖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方案》对防灾形势进行趋势预测,明确防治监测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对已知隐患点进行级别划分,核定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行业主管责任。更新“县、乡镇、村、点”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完善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短信平台;制定年度地质灾害搬迁治理计划。

    在编制《方案》的基础上,委托有关单位编制《太湖县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汛期将实行“挂图作战”,主要针对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人员居住地和活动场所进行排查,尤其对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区进行重点排查。

    为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太湖县落实群测群防,动态预警。各乡镇按照要求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落实了1名群测群防监测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日常巡查监测工作,发现危险情况时,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迅速上报险情,并配合当地及有关部门做好危险区居民的避险转移和自救互救工作。

    上下齐抓共管 保障制度落实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亮点,太湖县已经被安徽省列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两个试点县之一,其防治经验已在全省多个市、县推广。

    2007年,太湖县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突出贡献奖”,同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万村培训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太湖县成功创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2014年,太湖县再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

    资料显示,历年来,太湖县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对地质灾防治工作经费投入,累计共投入资金4478.2万余元。与此同时,争取安徽省政府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以奖代补”和工程治理补助资金共计4548万余元。

    在灾害治理上,太湖县坚持以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相结合,实施搬迁避让1828户6375人;工程治理项目137个(其中省政府补助资金项目11个),103户377人消除地质灾隐患。通过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37个,使1931户6752人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确保了一方平安。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太湖县紧紧抓住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为基础,以群测群防和预警预报为主要手段,以老旧土坯房和切坡建房为侧重点,以实施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或治理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加强应急管理,太湖县地灾办下发《关于建立太湖县地质灾害灾情会商制度的通知》,将国土、水利、气象、交运、民政等单位纳入到会商体系。按照《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县地灾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和应急队伍建设的通知》,将应急队伍和应急避难场所落实到村。

    据了解,全县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和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委会,均成立了以基层党员干部、民兵预备役、基层警务和医务人员为骨干的应急队伍,和以政府办公楼、村委会、学校等公共场地为主的应急避险场所。每年汛前,各乡、镇和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全部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提升防灾人员应急救灾能力,增强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做到临灾不慌、不乱。

    与此同时,太湖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县地灾办对各自然资源所(分局)下达了《任务书》,与隐患点所在和点上监测员签订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责任书》,把防灾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各自然资源所,把防灾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点、具体的人。按照最新的人事变动情况,重新更新“县、乡镇、村、点”各级防灾责任人。

   在制度落实上,严格执行速报、“三查”、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制度,按照“十有县、五到位”要求,做到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建设项目评估到位、防灾人员联系到位、巡查排查到位、宣传培训到位、应急处置到位。

    汛期昼夜监测 确保生命安全

   “呼啦啦,泥浆混合着沙石,一下子将我家的后门和窗户撞开,从我家后排的房间里冲到前门的客厅,然后流向大门外的空旷地带,太吓人了。”提起2016年5月30日那场大雨,太湖县寺前镇林冲村象形组的居民黄文亮依然心有余悸。

    “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再大的雨水我们也不怕。”黄文亮带着记者来到他家的后门,指着屋后高高的地质滑坡防护墙,“这是政府花300多万块钱用钢筋混凝土浇注的,非常结实,基座厚度近两米,顶上也有七八十公分。”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墙体呈梯形结构向上延展,大约3米多高,护住了山体向下继续崩塌。记者随太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爬上山坡,眼前几道相连在一起的草字头形状钢筋混凝土“蛤蟆在半山腰上,与下面的防护墙相互作用,形成了坚实稳固山体的安全防护网格。

    寺前镇罗溪村团结地质灾害点曾经是该镇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威胁该组23户9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18年太湖县共投入70万元,对该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治理,“现在下雨再也不用去亲戚家了,睡觉也安稳了”,治理点住户詹赛春说。

   为了让更多像詹赛春一样的住户能够睡一个安稳觉,寺前镇近期对所有完工的地质灾害点整治工程进行了回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向群众发放两卡一表,提醒广大居民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该镇成立了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小组,编制了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记者从寺前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了解到,每个点安排一名监测员,采取以村委会主任为责任主体、监测员为第一责任信息员的群防群治措施,恶劣天气采取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村主任和监测员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状态,对每个隐患点开展监测和巡查,确保巡查不落一户。

   “每逢下大雨,就是我们最担心的时候,因为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家中只剩下老弱妇孺,他们的防范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必须做到日夜巡查,一旦遇到险情就强制人员撤离。”寺前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徐俊告诉记者。

    “紧急情况下,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是最大的事,财产可以再挣,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刘徐俊说,撤离工作有时候是最难做的事,农村有的老人比较固执,情况再紧急,也会有老人不愿撤离,他们以为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多少风雨经历了,就不信偏偏这个时候滑坡崩塌这个邪。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把老人和小孩强行背走,我们必须把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

<%@=5001:%>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