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编织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浏览次数:540  发布日期:2013-09-05  分类: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9月3日下午,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在市政府第一会议厅举行。会议总结了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对下一步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记者在会议上获知,杭州市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提高防治水平,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和避让搬迁,近五年来,全市共完成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工程治理或避让搬迁及应急排险847个,使12219人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其中搬迁避让人数为3681人。多管齐下编织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地质灾害防治,不仅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保证,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为此,市国土资源局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着力编织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首先是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体系。市、各区、县(市)两级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基本建成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以及地质灾害调查、年度防治方案发布、群测群防等制度。 其次,深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先后部署并完成了易发区内乡镇(街道)1:10000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编图、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与评价、中小学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等专项调查工作,有序开展年度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等工作。通过调查,建立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第三,逐步完善群测群防与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市10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完成了7个区、县(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建立了以村委(社区)、学校等为主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积极开展地质灾害临近预警技术研究,建立了以村(社区)为预警预报单位的精细化临近预警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高了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第四,提升地质灾害应急能力。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以及应急演练工作,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提高了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上一轮规划实施期间,平均每年对100余处(次)灾害点2000余人实施了紧急转移,其中48起突发性地质灾害因监测预警及时、临灾处置果断、转移避让迅速,避免了360余人的伤亡。全市12000余人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 杭州市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1357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81.8%,是浙江省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之一。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不断影响以及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还会不断地产生和发现,具有点多面广任务重、多发易发规模小、但危害大损失重等特点。 近年来,通过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强化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编制地灾防治详细“地图”和完善系列地灾防治制度,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据了解,五年来,全市共完成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工程治理或避让搬迁及应急排险847个,使12219人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其中搬迁避让人数为3681人。据统计,2008-2012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共564起,但因预警预报和人员撤离工作比较及时,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8起,使537人免遭地质灾害伤害,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05万元。 据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卢春强介绍,下一个阶段要创新工作方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对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大排查;大力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确保地质灾害险情早发现、快处置;切实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严防建设工程引发地质灾害;加强防治工作保障,确保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和搬迁避险等工作有效开展。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