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让上海“肝颤”浏览次数:453 发布日期:2004-08-27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近10年来,平均每天就“站”起一座高楼,而今高楼,而今高楼“沉降事件”接二连三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一年下沉3厘米 著名的上海青年会大楼在一年多时间里竟下沉了整整6厘米,地面沉降作为一种“沉默的土地危机”正给“长高了的上海”频敲警钟。 前不久,上海市天山路某弄两户居民四口人煤气中毒,原因是地面发生沉降,硬生生将地下一根口径300毫米的煤气管道折断。仅过一天,就又发生了上海市浦东茂兴路一个多月地面塌陷3次的惊人事件。而就在一年多前,那场轰动全国的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坍塌事故,至今还萦绕在上海市民心头。 接连发生的“沉降事件”,一次次让人“肝颤”,也勾起子人们对地面沉降问题的关注。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地面平均沉降0.72毫米,比去年同期增0.15毫米。其中,中心城区平均沉降0.84毫米,比去年同期增 0.12毫米。最严重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一年下沉了3厘米。 浦东金茂大厦:以半径100米范围沉降 目前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70%归因于地下水过分开采,30%来自高层建筑和市政重大项目建设的影响。但在高层密集区,建筑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远大于地下水。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地区,地面沉降达每年12至15毫米,且无减缓趋势,据此推算,每10年就要沉降相当于一级台阶的高度。 “上海市区的地面沉降比郊县要严重得多,说明‘高楼大厦’是重要因素。以浦东金茂大厦为例,半径100米范围内的沉降量出奇地惊人。”上海市城市规划院研究员说。经上海规划局批准的高层(18层以上)建筑现有7000多座,近10年来,平均每天就“站”起一座高楼,而这几年数十层的摩天大楼层出不穷。 仅仅靠市政府和规划局的重视还不够 上海人引以为傲的“上海高度”、甚至“越高越好”,在“沉默的土地危机”下,面临新的考量。地面沉降情况引起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已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降高度、降密度”的高楼控制、回灌地下水等措施。但控制地面沉降还需进一步努力,仅仅靠市政府和规划局的重视,也还是不够的。 有专家建议,可以像国外一些城市那样建立地面沉降情况的动态数据库,使各区域的地面沉降值能随时提供给规划局,便于及时掌握、有效应对,也有助于各区域把管理落到实处。 摘自《文汇报》高路/文 (8188-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