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六)

浏览次数:642  发布日期:2004-11-08  分类:规程规范/水工环勘查评价

B2.1.3  黄土坪:垧地受流水侵蚀切割,使完整垧地受到破坏,称为坡墒。原来的垧底高出现代河()床,称为坪地。

B2.1.4  山间黄土平地:石质山地之间,被黄土覆盖的、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

B2.2  台地

B2.2.1  黄土塬:在古盆地基础上,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的台地。黄土塬顶面平坦,侵蚀作用微弱。塬周被沟谷环绕,流水及边坡重力侵蚀作用强烈,源边参差不齐。源面保存好,比较完整、平坦,塬面坡度一般在8°以下的称为平坦黄土塬。源面被沟谷分割、蚕食,比较破碎,塬面倾斜明显的称为倾斜黄土塬。

B2.2.2  黄土台塬:在大河两侧或山前被黄土覆盖的呈阶梯状倾斜台地。其下部多为第三纪或第四纪的湖积、冲积、洪积沉积层。地表的阶梯状地形乃构造或外力作用之结果。面积大小不一,阶坎高度大于30m。黄土台塬可自低向高分为若干级。在河流阶地、黄土覆盖洪积阶地上发育起来的黄土台塬,也可称为黄土覆盖阶地、黄土覆盖洪积阶地。黄土台塬也可根据台坎高度分为黄土低台塬(台坎高度一般小于100m)、黄土高台塬(台坎高度一般大于100m)

B2.2.3  黄土梁塬(黄土平梁):黄土塬或黄土台塬被沟谷分割成长条形台地,宽度一般小于500m,长数百米至数百公里。顶面较平坦,无明显起伏,梁面坡度一般小于5

B2.3  丘陵

    黄土丘陵:被黄土覆盖,为外营力修饰而成的丘陵。

B2.3.1  黄土斜梁:被沟谷分割的长条形黄土丘陵。梁面纵向稍有倾斜,横剖面呈对称或不对称穹状,坡度10°~20°。梁面经梁边线与沟谷陡坡(25°~35°)相接。斜梁多为在梁状古地形基础上,被后期黄土覆盖,并进一步为外营力修饰而成。按其相对高度分低黄土斜梁(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m)、高黄土斜梁(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m)

B2.3.2  黄土梁:梁面纵向有一定起伏,高起的峁丘与凹下的鞍部相间出现的长条形黄土丘陵。其形成或与地形有关,或为后期流水侵蚀所致,按  梁相对高度,分为低黄土(高度一般小于100m),高黄土(高度一般大于100m)

B2.3.3  黄土峁:被沟谷分割,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多浑圆,斜坡较陡,可达15°~25°。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多连续分布。它是黄土覆盖在穹状古地形上,经流水侵蚀而成;或是黄土梁经流水侵蚀,沟谷分割而成。按其相对高度分为低黄土峁 (高度一般小于100m),高黄土峁 (高度大于100m)

B2.4  山地

    黄土覆盖的山地:指黄土覆盖面积大于70%,黄土厚度一般在20m以上的山地,对于黄土覆盖面积不足70%的山地,按黄土实际覆盖范围划出黄土覆盖带。

B2.5  黄土微地貌

B2.5.1  黄土陷穴:黄土区地表出露的穴状凹地,深度大的称为黄土竖井,它是地表水和地下水顺黄土垂直裂隙渗流侵蚀,使表层塌陷而成。

B2.5.2  黄土洼地:黄土源、黄土台塬上黄土地面的宽浅凹地,底部平坦。黄土洼地有多种成因,主要为流水侵蚀而成。部分黄土洼地受基底地堑构造控制。

B2.5.3  黄土碟:由于黄土地表湿陷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浅洼地。

B2.5.4  黄土柱、黄土塔、黄土墙:出流水沿黄土垂直裂隙侵蚀、溶蚀扩大,黄土陷穴进一步崩塌,或相邻黄土冲沟壁崩塌后退而残留的黄土地形,依其形态称为黄土柱、黄土塔、黄土墙。

B2.5.5  黄土桥(黄土天然桥):黄土陷穴发育区,两个陷穴间被地下水流串通形成黄土盲沟,在陷穴崩塌破坏以后暴露地表,其间残存土体,因下有流水通道,故称为黄土桥。

B2.5.6  黄土崾险:黄土梁、黄土峁梁鞍部,两侧沟头相向溯源侵蚀成极窄的分水脊,称为黄土崾险。崾险是道路必经之地。

B3  水土流失

    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成土母质及岩土,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其他营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按其产生的条件,可区别为自然侵蚀与加速侵蚀。

B3.1  自然侵蚀:也叫地质侵蚀,指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土壤侵蚀现象。

B3.2  加速侵蚀: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破坏了原生地质环境,加快了土壤侵蚀速度,称为加速侵蚀。

    C

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地层划分方案

(参考件)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地质矿产部提出。

本标准由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瞿兴中、谢文明。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