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黄河要从源头抓起浏览次数:494 发布日期:2006-01-20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严 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千百年来黄河水量充沛的壮观景象。黄河源头地区最大的“姐妹湖”扎陵湖、鄂陵湖和纵横交错的河流不仅维系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也保证了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使那里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谁曾想,时光到了21世纪,黄河竟然和缺水、断流等字眼联系到了一起。黄河源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昔日“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绚丽之地,如今风沙蔓延、河流干涸、鼠害横行、草原退化,越来越多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沦为“生态难民”。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不是两个简单的汉字,也不仅仅代表一条河流,而是一种文明的代表。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还充满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古人说:黄河清,圣人出。到底是因为有圣人出,黄河才清呢?还是黄河清了,圣人才出呢?想起来这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黄河的不清、断流、干涸,既是天灾,更是人祸。全球性气候变暖造成降雨量减少,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为活动,如过度的放牧、垦殖、采矿、旅游区的开发等,更加速了这种趋势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黄河源头玛多县有中国最好的草场,当地政府把增加牲畜存栏数作为发展畜牧业的主攻目标,玛多县一度成为全国首富县。然而,靠着超载放牧这种“吃子孙饭”的方式夺来的第一,仅仅维系了几年就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如今那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玛多县成了全国贫困县之一,大自然开始了报复。由于生态恶化,守着“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居民们吃水都成了问题。水位急剧下降使黄河源水电站不得不停止运营,玛多县又成了“无电县”。过度的放牧还引发了鼠害,过去水草肥美的时候老鼠很少,因为老鼠喜欢视野开阔的地方,草越多,它的生存能力越差,但这些年由于生态恶化,植被稀疏,老鼠因此又猖獗起来,致使生态恶化状况愈加严重。所有这些都是漠视科学发展观的苦果。 三江源生态恶化受到各方高度关注。2005年1月,《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审议批准。8月,投入75亿元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到2010年,基本上扭转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趋势,保护和恢复源区林草植被,增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使水源涵养量增加,建立起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服务的生态保障体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实施规划,工程区内退化、沙化的草地会得到治理和恢复,群众落后的生产方式会得到改变,生态状况能实现良性循环。 (5-12264-HJ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