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质调查工作重点圈定浏览次数:651 发布日期:2006-03-15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记者 孙宇浩)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地质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规范地质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快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促进调查与科研结合,提高地质调查服务水平,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这是日前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确定的2006年地质调查工作重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同时也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的第一年,做好地质调查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至关重要。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确定的2006年地质调查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突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重要成矿区带、重点矿种找矿的前期工作,继续加强矿点、矿化点和矿化异常检查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好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力争提交一批新的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基地。加快推进重点矿种大型矿产地的评价及勘查进度,对于项目进展好、找矿前景大、资源潜力巨大的矿产地,回忆评价进度,通过2006年的工作,结束一批重点项目,探明一批资源量,做好与即将启动的地质勘查基金工作的衔接工作。切实做好能源矿产的综合研究及调查评价,围绕国土资源部进行能源矿产规划及行业管理的需要,及时跟踪全国油气资源现状,对重要油气盆地进行研究分析,开展陆域及海上油气勘查战略选区研究及重点地区调查评价;以煤炭、铀矿以及煤层气、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为突破口,开展大型煤炭基地之外的能源接替基地勘查;在继续做好北方砂岩型铀矿勘查的同时,重视今年启动的南方硬岩型铀矿勘查的同时,重视今年启动的南方硬岩型铀矿调查评价工作;认真做好油页岩勘查评价和煤层气勘探示范;积极开展海域油气盆地的地质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前景;继续组织实施好北黄海油气资源地质勘查和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专项工作。 ——加快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以大区为单元选择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地质单元,有重点地部署1:5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展区域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和区域环境调查评价工作;集中资金和力量积极开展1:20万区域重力、区域化探和航空物探调查;完成已部署的1:25万区调修测。加强基础地质调查资料综合集成与研究,提升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水平,继续做好服务于我国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土综合整治的多目标综合地质调查。做好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前期工作,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研究解决相关的关键地质问题。 ——大力促进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开展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推进地方病严重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价与供水安全示范;继续推进西南岩溶重点流域的水文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与石漠化整治示范;开避孕药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加强重点地区突发性、缓变性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继续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推进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区示范建设和地质灾害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继续推进华北平原、西部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调查与监测;开展喜马拉雅山地区重大地质灾害调查与动 监测。加强主要城市、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区等重点地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开展典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按照统一技术要求,继续开展环渤海湾重点地区环境地质调查及脆弱性评价、长江中上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完成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配民评价综合研究和成果集成。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强区域性全国性综合基础编图与区域对比研究,实施好1:500万亚洲地质图编图,我国海域及邻区1:500万地质图,继续开展周边国家国际合作地质编图。加强中国大陆周边地区1:100万地质矿产综合编图和主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及潜力研究,完善全球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结合地质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基础和疑难问题,加强理论创新,不断提高我国基础地质研究的水平。加强地质调查关键地质问题和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以及同位素技术方法及应用的攻关研究。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切实有效的物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隐伏矿床的定位预测方法,研发高精度、大深度的新型钻探设备、器具和工艺方法,发展低品位、难选冶等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 ——强化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实现公益性资料社会共享。加快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进程,建立健全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2006年主要开展1:5万、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库、全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和航空物探与遥感调查数据库建设。加快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更新维护已经建成的地质成果数据库、目录数据库等。开发完善地质资料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开展地质调查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技术基础建设,开发地质调查数据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平台。继续扩大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国家满意,政府部门满意,社会公众满意。 (6-0304·A1-K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