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态矿业之路浏览次数:518 发布日期:2006-05-22 分类:专业领域/矿山环境地质——青海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探索 王 莉 “十一五”期间,“东部应进一步挖潜节源,西部应摸清家底作为中长期战略储备,北部应尽快成为接替基地”,我国地学界11位院士前不久提出了这样的新世纪矿产资源战略布局。作为西部资源大省的青海,显然被纳入了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之列。从全局出发,地处西部的青海矿产资源必须开发。然而,青海生态脆弱,怎样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 青海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各类多且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截至2004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752家,从业人数4.69万人,其中工业总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矿山企业25家,5000万元以上的9家,超亿元的6家。在青海,矿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4.54%,矿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6.21%,占全省GDP的16.51%,一批大型矿业基地和大型矿山企业的建立,加速了地区工业化进程,带动了大批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但是,矿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与日俱增,突出表现在:一是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植被、生态破坏,导致水士流失;三是采选治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环境污染;四是缺少资金投入进行矿山开发后的生态环境恢复。 “三江”源头的青海,面对生态保护的压力和对矿业的依赖,在艰难前行。 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 “十一五”时期,青海必将进入工业化高峰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将达到高峰。但是,青海地处三江源地区,很显然,保护中华水塔是青海的第一要务,青海的发展必须以此为前提和出发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纪舜在去年9月曾指出,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和一发方面上,青海不存在小煤矿问题,不需要大中小矿一起找;应把找大矿、富矿作为地质勘查工作的指导方针,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绿色矿业”。 青海国土资源厅领导班子也一致认为,要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需要一个全新的矿业发展理念和战略,寻求一条合理的资源开发途径。他们认为,青海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在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即走生态矿业之路。 开矿先过环评关,生态保护纳入矿业权审批环节 青海的资源开发同全国一样,经历了“先开发后治理”的模式,由此造成了环境破坏付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近年来,青海厅十分重视矿山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发矿山时就注重把矿山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在审批发放矿业权证时,充分征求环保部门确认的不予发证,并通过换证关闭了一批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对环境破坏严重的小矿,为增强全省矿山企业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省厅特别规定,要示对乱采滥挖、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破坏环境的矿山企业限期停产整顿;对矿山开发活动中遗留的坑、井、巷等工程进行封闭;对采矿形成的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水系统破坏等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其次,在全省范围内禁止开采砂金,制定本行政区砂石开采规则。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和高级公路的修建,省内砂石南非求量急剧增加,个别砂石矿的开采造成铁路及公路沿线两侧山体植被和土层剥离,形成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隐患。为此,该厅制定了本行政区砂石开采规划;并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加强青藏铁路沿线砂石开采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对辖区内的砂石开采点进行了专项清理。禁止砂金开采和制定砂石开采规划,实际就是在矿业开发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再不让矿业开发付出生态环境代价。 第三,取消GDP考核为青海走生态矿业之路提供了重要保障,一个多月前,青海省为恢复“三江源”自然生态原貌,取消了对“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涉及的果洛、玉树、黄南三州十六县的GDP考核。青海省省长宋秀岩郑重表态,“宁青牺牲自身的利益,也要为全国的大局服务;宁肯牺牲盯前的利益,了要为全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生态矿业之路已在青海延伸开来,相信这条路将越走越宽,青海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也会更加协调。 (6-04264-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