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李四光精神,面向国家需求抓科研浏览次数:474 发布日期:2006-11-08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孟宪来在地质力学所建所5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 记者田雪莲、曹菲报道, 50年来,地质力学所在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将地质力学应用于能源、矿产调查以及地壳稳定性、地质环境和灾害调查中,完成的近600多项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地震地质及地震预报工作、地壳稳定性评价及地质灾害研究、地热地质研究、危机矿山研究等,为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孟宪来说,50年来,地质力学所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继承和发展了以地质力学为代表的独特的地球科学理论,指导发现了大庆等一批油田,使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指导在粤北发现大铀矿,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在三峡大坝选址与稳定性评价、大亚湾核电站选址与评价、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动态特性评价。京津唐及深圳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青藏铁路活动断裂调查与监测以及地震预报、地应力测量理论及设计与应用技术、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黄土与古季风、矿田构造与矿产预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在长期的地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涌现出了以李四光、孙殿卿、吴磊伯、陈庆宣、杨开庆、胡海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孟宪来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李四光的科学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地质工作的根本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同时,要强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创新的同时,要牢记保持优势、发挥专长。地质力学研究所的生存发展,要靠彰显特色,发挥优势,形成品牌。 孟宪来强调,我们要把握国家发展的机遇,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出成果,出人才。当前要着力抓好青藏高原综合集成、油气调查评价、国家重大工程安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项目的组织实施。要不断提高综合研究能力和成果集成水平,善于利用我们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料,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实现布局、为国土资源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出我们的意见建议。要强化地质科研与地质调查的紧密结合,坚持地质调查工作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地质科研工作主动为地质调查服务的基本原则,主动把科技创新融入地质调查全过程,实现多学科综合、多领域集成,提高地质调查的科技水平,促进成果高效转化。要主动面向地质大调查,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孟宪来指出,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地科院的目标任务,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富有活力的科技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出席会议。国土资源系统10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土资源部有关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有关院校等200多人,参加了庆祝活动。 《地质勘查导报》编后 向地学强国迈进 近年来,国际地学界重大会议纷纷登陆我国,涉及矿床学、水文地质、矿产资源利用等领域,侏罗纪大会也将于明年在四川召开,再加上周边甚至是欧美国家都积极与中国进行地学研究合作,这些都体现了我国作为地学大国在世界地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地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科研队伍具有相当规模。这些都保证了经济发展中大部分基本地学问题以及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的自主解决。地质力学所指导发现大庆油田、粤北铀矿,以及在重大工程中的调查监测和预警等,无疑都是中国地学基础研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范例。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目前地学各学科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只有少数学科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论文量多质不优,在国际上缺乏重大影响。而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我国地学基础研究不但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自己的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重大科学问题,而且在科学理论创新、技术方法创新和研究思路创新等方面都应对世界地学研究有所贡献。向地学强国迈进,中国任重道远,我们当加倍努力。 (2006.10.28,地质勘查导报,1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