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加快推进65处省级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

浏览次数:619  发布日期:2007-12-03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吴江海

近年来,黄山市加快推进65处省级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帮助群众搬离地质危险区。一位喜迁新居的老人感叹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前不久,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联村石际村民组的最后几户人家,从交通不便的半山腰搬到了山下新建的农民新村。至此,该村民组105292人全部搬离了地质灾害危险区。

石际村民组是安徽省129个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之一,每到汛期或遇风雨天气,当地村民总是提心吊胆,夜不能寐,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去年起,当地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开始规划建设新村,帮助群众实施整体避让搬迁。

群测群防:建立责任体系

黄山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重灾区。全市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589处,威胁着5.3万人的生命安全和近5.5亿元财产的安全,涉及学校(教学点)18所、师生1663名,其中有65个灾害点列入省级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占了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50.4%

群众利益无小事。2001年起,黄山市出台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办法》,编制并实施了《黄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及各县和黄山风景区的防治专项规划,制订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专家库和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针对地质灾害点多数分布在边远山区和农村的现状,黄山市坚持地质灾害属地管理、分级分类负责的原则,制订了市、县、乡镇、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方案,全面推行市县领导包片、乡镇领导包点、村领导包户的防灾责任制。对列入县级以上监控的54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编制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发放了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确定了防灾负责人和监测责任人。款县、徽州区、黄山区等还采取了在紧急情况下“一对一”或“一帮一”的应急措施。

防治并举:前移防灾关口

近年来,黄山市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以及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因地制宜,防治并举,每年对全市重点地质灾害点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和灾险情排查,并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前移防灾减灾关口。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歙县、祁门等县还规定,在农村申请宅基地用地之前,必须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否则不予批准用地。从2004年至今,该市对133个工程建设项目和18处搬迁避让建筑安置点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于重点地质灾害点,黄山市采取建、搬、拆等办法,因地制宜避让搬迁。截至2005年底,该市多方筹资,完成了歙县斗山滑坡、黄山风景区百丈泉滑坡等10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使6080余人远离了灾害威胁;通过实施异地搬迁避让,使休宁县等17个地质灾害点的8303199人以及560名师生搬离了危险区。

2005年起,黄山市按照安徽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实行了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进展周报、月报制度和督察制度等,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今年,该市又把65处省级重点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列为招项民生工程之一,投入资金7200多万元,完成了13个省级地质灾害点的避让搬迁和9个省级地质灾害点的工程治理,其中涉及10所学校,使722名师生脱离了险境。黄山市65处省级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治理工作,将于明年主汛期来临之前全部完成。

民生为本:维护群众利益

黟县宏村镇金家岭村坪汰村民组,有总规模达42万立方米的3个滑坡体,是省级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之一,自19866月首次发生灾害至今,已造成7户农房被毁、9户农房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直接财产损失高达23万元。去年起,该村民组47134人实施了整体避让搬迁。当地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安置点移民新村按照传统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统一建设,并配套实施了道路、供水、绿化、亮化和“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

为解决搬迁后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黄山市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对避让搬迁的群众实施跟踪管理,采取生产资料调剂、劳务培训输出、进城安置、发放小额贷款等方式,妥善地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各种问题。对孤寡、老弱、病残等特困人群,实行政府统一建房、集中安置,列为民政救济对象。

黟县宏村镇像坪汰这样的省级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有5处,该镇规划了35亩地作为集中安置的地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时,该镇还引导扶持搬迁群众依托世界遗产地宏村,大力发展以农家乐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并逐步走向致富之路。在黄山区,窑上、三门滩等搬迁新建的农民新村,也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办起了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2007.11.22,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