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勘局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浏览次数:320 发布日期:2008-12-19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庆祝湖南省地勘局成立50周年 50年来,湖南省地勘局在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的同时,发挥地质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活跃在全省经济社会领域的一支劲旅。 水文地质调查硕果满枝 祁东县黄土铺镇地处黄土覆盖地区,人民生活用水甚为困难。1988年,湖南地勘局派出地质技术人员,为该镇打出了甘甜的地下水,解决了近万人的饮水问题。近年来,这个局在湘西保靖县的灰岩中,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了当地群众用水需求。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湖南省地勘局的地质工作者足迹踏遍省内81个县,完成了20多万亩干旱农田的水文地质调查,解决了部分农田的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难题,仅桂阳就有2367亩农田告别了供水难,2.8万人告别了饮水难。他们还探索出多种岩溶水开发利用方法,解决了部分岩溶地区供水问题;他们在汉寿县西部血吸虫分布区、洞庭湖部分高含铁地下水分布区,查明地下水分布范围,提出改水建议,使当地群众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 湖南省地勘局成立以前,全省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一片空白。1980年,全省完成了1:20万水文地质图32幅。作为主要参与方,这个局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这个局又编制出全省第一张1:50万水文地质图以及全省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为全省找水供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多年来,这个局共查明全省地下水资源量460亿立方米,开发利用量为26.85亿立方米/年;查明大泉1937个,总水量497万立方米;查明地下河114条,总流量为1655万立方米;查明和圈出含水盆地155个、富水地段8处、含水断裂带254条。全省据此开发利用地下水灌溉面积达73.28万亩。 从1985年发现第一个矿泉至今,这个局已在全省查明天然矿泉水点276处,迄今已有32个矿泉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查批准,20多处投入开发。这个局还查明地热水156处,每天总涌水量达 21. 地质灾害防治功不可没 湖南是地质灾害高发区。面对此起彼伏的地质灾害,湖南省地勘局地质工作者大显身手。 2000年底,这个局首次完成了全省地质灾害调查,在此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6个地质灾害区和18个亚区,并将调查结果通报各市区县,提出各地有可能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和防治意见。如今,上达资料已被编成《湖南地质灾害》一书,成为各地指导救灾、减灾的重要依据。 这个局地质工作者还以一双火眼金睛,紧紧盯住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1994年,这个局获悉会同县城附近有一处较大的滑坡苗头,随即派出技术人员前往勘查,查明滑坡体积在 整治地灾隐患,抢险突发事故,这个局更是一马当先:2006年湘南山洪发生后,全力参与灾区重建规划和灾民住房选点;凤凰沱江大桥突然垮塌,迅速组织抢险队伍进入现场,奋战三昼夜,扫清抢险道路,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汶川大地震后,打起背包奔赴一线,志愿投身灾区地质灾害排险调查…… 为农业增产增收贡献力量 海泡石做固氮剂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化肥挥发和流失,使肥效提高20%左右,大面积试验获成功。有专家预言,海泡石应用于农业,将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一场革命。 洞庭湖及周边地区4万平方公里的多学科地球化学调查和地质环境评价,同样意义重大。在这场攻坚战中,这个局科技人员经过6年艰苦努力,共采集土壤、岩石、地下水、淤泥、生物、大气等样品14万多件,测试土样元素及含量54种,测试水样元素及含量34种,测试数据达210多万组,编制图件1000多张,完成各类报告28件,打钻和打浅井 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洞庭湖及周边地区土壤质量和地下水质量较好,其中优质土壤占58%,优质地下水占80%;局部土壤含有有害金属元素,有的超过安全标准。基于此,这个局提出了具体意见:洞庭湖地区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壤中,含钾、镁、磷等多种有益之素,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地区。常德市北部首次发现1万平方公里的合硒土壤区,适于种植合硒大米、茶叶、柑橘等绿色食品。岳阳郭镇一城陵矶、长沙金井一高桥等8个区域,可作茶叶种植优选区。东洞庭湖地区存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禁止种植和养殖;城郊结合部存在重金属轻度—中度污染,可以调整为种植苗木或对重金属不敏感的作物如玉米、瓜类等,或用作城镇建设用地。 (节录自2008.12.10《地质勘查导报》6-7版文章《踏三湘 地层找矿功勋显著,闯市场 服务社会争创一流 ——庆祝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立50周年》)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