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地学复兴浏览次数:516 发布日期:2004-10-08 分类:学术动态——访新当选的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 赵 凡21世纪初,在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全球地质科学家汇集,沸沸扬扬地举起了地学复兴的大旗。今年8月25日,就在以复兴作为主题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举办期间,号称世界上最大、最科学的团体之一的国际地科联,进行了四年一度例行的“班子”换届,一位中国人当选取为主席。从1961年国际地科联居立以来,这是中国地质科学家首次任此职务。9月8日,记者采访了新当选的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记者:按您的体会,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主要突出了什么?它打出复兴牌,仅仅是因为举办国与“复兴”这个词有紧密的联想关系吗?张宏仁:在意大利提“复兴“当然有象征性意义,但会议本身也确实突出了复兴地质的全球理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个世纪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地质学的服务领域,主要与矿产资源有关,比较典型的是钢铁、煤炭问题。那时先进国家上于开业化的进程中,对煤、铁等矿产资源有大量的需求。从那时到现在,全球矿业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探明了大量的矿产;而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对矿产品的需求增长减缓。社会对地质工作的投入减少,就业机会随之减少,全球队地质行业面临危机。与此同时,我们却也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现在人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到可持久续发展的问题上,这里面涉及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各方面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一例。气候变化是个很长的过程,但我们可以从地质历史记录取找到演变的信息,帮助我们预测它未来的发民趋势和规律。还有,许多的文明古国如意大利,文化遗址的保护也需要地质学家的介入。记者:地学要真正复兴,需要确立怎样的发展思路?是不是传统“学”的部分要让位于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用”的部分?张宏仁:这是有争议的。有些人主张还是要侧重发展基础地质学,另一些人主张侧重于应用地质科学。多数人认为,这两者都不可偏废。基础地质理论,包括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的确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的支撑,应用研究也做不好或者做不下去。而且,尽管人类已经可以上天入地,在基础理论上,仍存在大量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要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应用地质科学的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它的研究直接作用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目的。这里面还要强调第三个方面,就是地质科学的普及。因为,无论是基础地质还是应用地质的发展都必须得到大众的认知,才能指导人们的行为。比如,只有当广大群众认识到地面沉降是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才能自觉地采取对策,防止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记者:中国地质学目前在国际地学上处在怎样的位置?张宏仁: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现代的地质学在很长时间内是落后于西方的一些地质家从外国留学回来,带来了现代地质学的思想、理论和经验。但是,这之后,我们做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工作,工作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少有的。这些工作为国家建设解决了资源问题。可以说,20世纪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基本是我们自己解决的。各个学科的发展,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准,逐渐得到世界承认,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参与国际地学事务越来越多。在有此方面,我们已经赶上了世界行进水平。记者:今后中国地学该怎样发展?张宏仁:我们在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基础理论上要更加努力。中国地学理论上创新的东西还不多。记者:给我们介绍一下国际地科联吧。比如,它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活动范围多大?经费的来源和支出情况如何?新的领导机构又是怎样构成的?张宏仁:根据统计,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团体,1961年成立,现在仍然非常活跃,目前118个国家的几十万地质学家参加了这个组织。它下面设有38个专业委员会,涉及地质科学的各个方面。科研和组织机构是工作的重头部分,其他还有标准化工作、对宣传达室以及普及地学等。国际地科联的经费来源有几个渠道,一是各成员国的会费。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给国际地科联一部分资金。从现在起,每次国际地质大会的报名费有一部分给地科联。还有,就是各国的赞助了。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进行科研项目、召开会议、办杂志等。国际地科联新产生的“班子”,除了主席以外,秘书长是加拿大人,司库是意大利人,还有两位副主席,分别是美国和挪威的地质学家,以及四位执委会委员,分别来自法国、阿根廷、日本和纳米比亚。记者: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 我曾经采访过即将卸任的国际地科联主席加拿大人法埃夫和新任主席美国人布莱提,他们之后,是荷兰人戴莫德任国际地科联欢会席。这一次您接手一个合并后的国际地科联主席工作,任务应该更艰居。以前您参加过这个组织活动吗?张宏仁:1992年,29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决定下一届大会的举办国是中国,中国地学界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积极筹备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我那时受命于原中国地质矿产部,担任第30届国际地质在支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从那时起,每年都要列席国际地科联的执委会。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以后,根据国际科联的请求,中国接手了国际地科联的“旗舰”刊物《地质幕》,当时的地质矿产部和国际地科联共同任命我为杂志的主编,至今已工作了近八年。这样前前后后12年,经历了3届国际地科联领导的更迭。记者:当大家听说不得国人能在这样的科学团体中坐第一把交椅,都认为是件意义深远的大事。您怎么看?张宏仁:讲到这次当选,我看与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的运动员参加竞技并不完全一样。在运动场上,你10000米能跑第一,是因为你个人的竞技水平就是第一,而在国际地科联的竞选中,个人技能并不占首要地位。我当选这个主席,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增强和中国地学的进步。它体现了国际地学界对中国的信赖,就是说,大家相信中国可以为全球的地学发展服好务。国土资源部孙文盛部长亲临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讲话,更使各国与会代表看到我国政府对地质工作的重视和对国际地质科学合作的支持,使得很多国家更愿意投中国一票。另一方面,中国人当当选国际地质科联欢会主席,也是我们中国地质工作者实现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应当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宏伟愿望的好机遇。记者:作为新一届国际地科联主席,下一步,你有什么举动?张宏仁:现在谈论今后四年的具体计划还为时尚早。我想首先花一段时间,了解国际地科联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主要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探索未来的发展思路,找出今后四年的工作重点。我们的工作不能脱离前人的基础。几年前,国际地科联做过一轮很好的战略规划,但是执行起来很难。因为这个组织很庞大,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家联合体,但资金很有限。具体运作难度很大。要想在今后短短的四年里,为国际地质科学界真正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特别需要领先各国地质学家的共同努力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这一届国际地科联主席是中国人,我国地学界的支持和帮助当然更是必不可少的。简 历:张宏仁,新当选的国际地科联主席。曾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国际地质大会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国际地科联杂志《地质幕》主编。 (9101-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