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我国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中心

浏览次数:515  发布日期:2005-01-12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我国高耗能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思路,不仅可能使我国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中心,还会进一步加重我国能源紧张局面,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能源瓶颈制约因素仍未解除,一方面高耗能产品出口增长依旧。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高耗能产品铁合金出口166.8万吨,同比增长16.4%。有关人士担忧,我国高耗能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思想,不仅会使我国可能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中心,还会进一步加重我国能源紧张局面,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高耗能产业遍地开花在西部一些能源产区,高耗能产业在出现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在内蒙古自治区,几乎所有能源产区的盟(市)旗(区)都在发展耗能产业,在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扶持的20家工业园区中,就有5家被冠以“高载能工业园区”,实际上以高耗能产品为主的园区约占一半;甘肃省从1999年至今涌现出了100多年铁合金企业,仅兰州永登县的铁全金、电石企业就达24家。据了解,这些地区的高耗能产业都是面向国际市场生产,生产的产品不少都是出口国外,一些地方甚至制定了面向国际市场的“宏大目标”。如包头市石拐区规划的2005年末,把这里建成“世界级的硅铁合金基地”,届时可形成100万吨的硅铁合金生产能力。在西部另一个高耗能工业基地,正在建设的一个百万吨级电石制PVC项目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由于电价较低,每吨PVC成本将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当地领导称,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改变国际PVC生产格局”。“赔钱的买卖”得不偿失盲目发展的高耗能产业给环境、能源、运输等带来巨大压力。由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一些能源产区的大气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一些群众呼吁,发展污染环境的高耗能工业表面上看是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如果考虑到环境污染的代价,可以说是赔钱的买卖。快速发展的高耗能产业加重了我国经济瓶颈的压力。据国家发改委介绍,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部分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影响,今年产10个月,全国发电量达1.7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但全国依然有24个省(区、市)级电网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夏季,全国电力供需缺口在3000万千瓦以上。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使许多地方产业畸形,出现能源产区大规模缺电的怪异现象。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一些原本电力富余地区,从去年起就出现了大范围的电力缺口。抬高产业门槛势在必行早在1999年,国家就对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等待业做出准入规定,从规模、工艺、环保等方面进行限制,对“十五小”的限制更早。可是在最近几年的高耗能扩张狂潮中,这些政策早被抛在脑后,许多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考虑,并没有实施行业准入制度,提高门槛。有些地方的高耗能企业甚至与有关部门的检查打起“游击战”。有关专家认为,清理整顿高耗能产业对规范行业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当前最关键的是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在落实上要“硬”起来。只有严格落实国家政策才能真正规范高耗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否则新的政策无非是重复“过去的故事”。按照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高耗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从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看,高耗能产业的前景显然并不乐观,目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盲目发展态势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且这种盲目发展潜伏着巨大市场风险,不仅会给国家资源、环境带来压力,还有可能给地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从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对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项目进行限制,迫使这一产业向境外转移。现在国内在建和已经建成的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等生产线,已经超出国内需求的一倍以上,各地上马的积极性依然很高。不少新上高耗能项目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说明我们正在不惜资源、环境代价,不顾国内能源紧张的形势,努力为别人提供高耗能产品,实在得不偿失。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储国强   熊聪菇/文)(12166-GTZ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