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国家公益性地调队伍建设浏览次数:674 发布日期:2005-03-15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 汪民寿嘉华方克定及十位院士出席记者于德福、田雪莲、赵凡报道,1月30日~3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2005年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4年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基本定位、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提出要加快国家公益性地调队伍建设。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寿嘉华,国土资源部部长顾问方克定,以及孙枢、李廷栋、任纪舜、许志琴、肖序常、沈其韩、郑绵平、谢学锦、裴荣富、翟裕生等10位“两院”院士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央决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升格并赋予其新的重要职责后召开的。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在报告中指出,去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锐意改革,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队伍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提出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总体思路》、《关于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职责的建议》已经国土资源部党组审议通过,这标志着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他说,今后三年国家公益性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明确一个定位,实现四个目标,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制定六项保障措施。明确一个定位,就是根据中央对中国地质调查局职责的调整,将具体定位细化为: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机构,拥有专业化地质调查队伍的事业实体,国家地质基础信息资料等公益性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孟宪来指出,中国地质调查局要实现的四个目标为:一是优化部署,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推进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职责的落实。开展经济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研究,调整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结构和布局。继续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监测预报工作。加强海洋地质调查和海洋油气资源及新能源调查评价工作。把矿产资源基础保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西部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东部隐伏矿床勘查和能源矿产资源战略调查评价,开展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前期地质调查工作,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研究,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二是深化改革,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基本组建到位。加快推进直属队伍结构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队伍布局,建立地质数据采集、对地观测监测、深部探测、分析测试与综合研究、信息处理与服务的工作体系。初步建成一支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调查与科研相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三是强化服务,基本实现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共享。四是理顺关系,基本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实现对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实现对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统一管理,保证地质调查工作科学、有序、规范地组织开展。孟宪来说,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制定实施六项保障措施。五项重点工作,即加强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战略和宏观部署研究;抓好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加速推进地质调查成果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加快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地质科技体制改革。六项保障措施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抓好局机关建设;加强人才建设;加强地质调查与科研的结合;加强管理创新。孟宪来强调,要按照“野战军”建设的目标,高速直属队伍的结构和规模,将其建设成集地质调查、科学研究、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骨干力量,建设成为真正能攻坚打硬仗的现代化队伍;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领军人物;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队伍的能力建设,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实现部署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提高以需求为导向的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的能力,提升组织实施地质调查项目的能力,提升向社会提供准确、简便、快捷的地质信息服务的能力。会议在总结了中国地调局2004年工作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组讨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等4家成绩突出的单位受到了表彰,沈阳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13家单位受到表扬。会议结束时,中国地调局副局长王学龙作了总结发言。中国地调局各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5-2011-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