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地面沉降,路还很长浏览次数:607 发布日期:2005-09-28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徐 峙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面积已经有9万平方公里,而且呈现出继续蔓延的势头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相对于地面沉降的势头来说,还远远不够人地和谐,是控制地面沉降的必由之路大地也累了一般来说,人们把自然动力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作为一种自然动力现象加以研究,将人类活动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环境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然而,二者的结合才构成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过程。地质专家指出,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一般都由岩性不同的多个砂土、粉土、粉质黏土、黏土、淤泥质黏土等土层组成,各土层的变形量不仅与它的压缩性有关,也和它本身的厚度有关。而造成地面沉降的人类活动作用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及地热、油气资源和矿产、大面积建筑物荷载、地下空间开发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地面沉降范围小,但速率和幅度比较大。最新的研究表明,过去,我国城市的市中心区往往是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地区,它们也是地下水抽取量最大的区域,因而,我国城市的地面沉降往往发生在市中心区,或者从市中心区开始后向工业集中的市郊转移。但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面沉降出现了新的特点。一些农村出现了新的特点。一些农村出现了地面沉降,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也大量使用地下水,并且用水量逐步与城市用水看齐;一些很少使用地下水的区域也出现了地面沉降,比如南京某新开发区,因为高层建筑过于密集,而南京的土质本身比较松软,土地不堪重负;再比如西藏,过去人们以为它离地面沉降很远,但现在有些地区也出现了沉降,因为大量地抽取了地热资源。人类不断发展的步伐使土地不堪重负。发生地面沉降,是土地也累了,实在撑不住了。沉降在蔓延地面沉降过去只是出现在少数地区,如今,这个词语已经和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17个省(市、区)、95个城市联系在了一起。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沉降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而且依然处于蔓延势头。专家指出,地面沉降从地质角度看,容易发生在三种区域: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冲洪积平原、内陆盆地。体现在我国的地域分布上,就是下列地区: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嘉兴、湖州等地;黄淮海平原,如天津、衡水、沧州、任丘、邯郸、安阳、阜阳、濮阳、许昌等地;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如哈尔滨、大庆、营口、沈阳;东南沿海平原,如宁波、湛江、台北等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如西安、太原、大同。专家指出,现在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水的用量在增加,另一方面,诸如地表水的污染、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问题都没有解决。而每个地方的水环境都有一个容量,如果能容纳1000万人的地方,膨胀到2000万人的话,水环境就会吃不消,就必然地出现地面沉降。我们在努力为控制地面沉降,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苏省2000年出台了苏锡常地区限期开采地下水的规定,经过几年的实施,使得地下水位得到了回升,地面沉降速率得到了减缓。天津市1973年在1635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了精密水准监测网,2005年监测布网面积达到了3850平方公里,完成了国家级GPS一级网建设和沉降易发区二级网建设。北京2002年6月启动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一期),对北京平原的地面沉降进行全面监测。这些工作,对监测地面沉降规律、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有关专家指出,相对于目前的地面沉降势头来说,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整体管理上来看,现在我国对于地面沉降的防治缺乏域间、部门间、学科间的通力协作,往往都是各自为战,影响了防治效果。地下水赋存的地质构造并不以行政区划来界定,因此,地面沉降的防治需要从整体上统筹安排。从城市规划来看,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的时候只注重了地在的规划,而在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对水的规划方面则很欠缺,尤其是缺乏对地下水的合理规划和调度。从基础调查工作程度来看,我国虽然在城市地质调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许多基础的工作都做得不够,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缺乏,影响了人们对区域地面沉降的认识。从技术进步来看,我国在地面沉降数值模拟方面存在着不足。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指出,我国现有水流模型都是准三维模型,对含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一般不建立方程。即使为弱透水层建立方程,也只是垂向一维水流模型。水流模型和沉降模型的耦合分二步走,没有真正耦合。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的地面沉降数值模拟难以精确刻画由弱透水层释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问题。人地要和谐在上世纪70年代,上海市对地面沉降的控制做和非常好,其经验为全国所借鉴。然而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体的用水量比以较大幅度增加,加上城市规模的飞速发展,上海过去的治理经验,现在已经无法适用于新一轮地面沉降的治理了,必须探索新的系统的、科学的控制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指出,要控制地面沉降,必须始终坚持人地调谐的思想,从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入手。首先要弄清地下水本身的水动力学状态,了解地下水动态的储量如何,用多少地下水,地下水水位的漏斗是稳定的。在必须用地下水的地方,要采取合理回灌等措施进行补救。同时,还要从水源的解决来想办法。北方是结构性的缺水,水资源本身就不够,因此必须想办法调水解决。南方的问题是地表水污染太严得,使人们不得不使用地下水。如果能控制污染,那么可用的水源就多了,就可以缓解开采地下水的压力。此外,还要大力推行节水,循环用水。专家认为,对于地面沉降的控制,应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系统,加强地下水与地表水协调管理,并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地下水与地面变形控制,高层建筑物群的地面变形协调与控制,地下油气、地热的开采控制。专家还指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地面沉降系统管理与控制标准、规范、政策,使地面沉降控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建立健全地面沉降区域监测网,对地面沉降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监测。要发展趋势预测,制定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战略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并及早制定地面沉降综合防治措施与区域性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此外,专家还建议,应该对不同类型地区、各类土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复杂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探索与之相应的变形表达式和模型,正确描述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地面沉降模型。针对地裂缝问题,应该着力解决如何描述引起地裂缝的水平位移,研究能同时刻画地裂缝形成的地面沉降模型。(5-9032-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