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水管理进入瓶颈期浏览次数:584 发布日期:2006-10-30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 监测技术落后 水质状况不清徐 琦 赵丽辉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了解到,我国地下水资源占到水资源总量的1/3,可利用的潜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但从管理水平上讲,与国外先进水平仍然相差甚远。一半地区浅层地下水被污染目前,我国地下淡水天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8840亿立方米,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530亿立方米;此外,每年还有近2600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淡水和140亿立方米矿化度1克~5克的地下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总体来说,中国九成以上的地下水可以作为生活用水,其中63%可供直接饮用。在中国城市用水量中,地下水比重超过30%的有400多座城市,其中一些北方城市中甚至80%的用水量来自于地下水。对地下水的旺盛南非求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地下水滥开采、超量开采等不合理行为,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给国家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重大损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祜在以中国地下水的现状与未来为题的报告中分析道,我国地下水不仅严重失衡,而且开采问题严重。“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水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81%,而地下水的开采量仅占全国的24%;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9%,地下水的开采量却占到了76%。”目前,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了地面沉降,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两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其中天津塘沽的沉降量达到3.1米。无规则、无节制地开采已导致全国一半地区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污染,与去年相比,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的城市有21个。这种情况在北方尤为突出。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开采量约为南方的4倍,根据近10年来水环境的变化趋势,南方地下水环境质量今后将以保持相对稳定为主,北方地下水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恶化。我国地下水管理水平落后“我国地下水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年~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部主任殷跃平指出,差距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式粗放,对涵水层缺乏科学规划;二是污染水处更换尚未实现商品化,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水平不高;三是地下水自动化监测水平较低,地下水污染本底不清。张宗祜说,我国现有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法和监测项目上仍比较落后,地下水监测分析一般只能分析出30几种元素,而国外的监测分析水平可以达到70多种。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有机物的检测方面,技术、科研上还不过关,主要依靠由国外引进设备,但其高昂的价格往往令人望而却步。殷跃平认为,向世界各国同行学习相关先进经验,是提高我国地下水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他介绍,美国仅仅针对地下水污染,就经历了几轮调查,历时几十年,而我国对地下水污染具体情况仍然家底不清,首轮系统化的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从今年才开始,计划历时5年~10年分阶段摸清我国地下水的环境状况。开发利用应以环境为前提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会造成缓变地质灾害,尤其对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影响巨大。建国以来,地下水超采已直接或间接给长三角地区造成了3400多亿元的损失,其中上海达到2000多亿元。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不少地方离海平面才几米,容易引风暴潮,海水倒灌,防洪能力降低。据了解,全国主要城市将加大财政投入,利用地表水资源对过量开采的地下水进行回灌,仅上海未来5年在此方面的投入就将超过5亿元。对此,殷跃平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直在做亡羊补牢的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约束条件,搞清地质结构,调整不合理的涵水层开采计划,将来就能少走弯路。张宗祜针对我国地下水利用现状和严重失衡问题,提出了战略目标。他说,从长远考虑,我国应加强地下水的监测,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在已有监测站网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法和新的监测网站的建设,提高全国地下水动态变化监测水平和预测能力。涵养、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加强地下水科学地开发利用,都应成为今后工作的战略目标;挖掘潜力,节约用水、探索深层承压地下水如何科学利用、加强有关地下水形成、运动等基础性问题的科学研究也应成为重要的战略措施。(2006.10.17,中国环境报,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