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在农村

浏览次数:508  发布日期:2007-01-26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张晓松2006年以来,我国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总数为上年的5倍多,尽管各地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但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仍然同比增长了15.4%。据气象部门预测,随着气候异常变化和人为不当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剧,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地质灾害仍将维持高发态势,所造成的损失甚至会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领域。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贫因山区,一直是遭受地质灾害侵袭和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相对城市而言,山区农村地质条件较差,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往往受到的损失更为严重。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每年全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农村占80%以上。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初步查明,全国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受威胁人口达3500多万人,其中80%以上的隐患点和受威胁人口在区农村。农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领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兴建住宅往往是农民改善生活质量的首选。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训仍的群众将住宅建在不稳定的滑坡体上、易发生崩塌的危岩脚下和泥石流沟口上;有的群众随意切坡开挖、改变河道、弃土堵沟,人为地破坏地质稳定性,留下地质灾害隐患,甚至直接引发地质灾害。在农村地区建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对农民进行必要的防灾减灾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点也在农村。由于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且分散,预防难度很大,加之不少农村经济大发达,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抗灾能力相对较弱,灾后的恢复重建也相对缓慢。特别是当前农村居民掌握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焦头烂额遍较少,临灾自救和互救的能力较弱,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突然发生时更易慌乱,造成人员伤亡。近年来,各地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实践表明,现阶段,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农村地质灾害的途径是建立健合群测群防体系,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知识,使他们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避免易引发生产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避免易引发灾害的不当行为,增强临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参与地质量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及时发现灾害前兆,及时组织临灾避险。       (2007.1.9,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