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地质工作要为找矿突破提供强力支撑浏览次数:533 发布日期:2007-02-07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李元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孟宪来主持会议记者丁金利、李晚明报道,1月24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受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孙文盛的委托,国土资源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元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主持会议。李元在分析我国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时说,当前,地质工作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支持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地质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形成了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良好氛围。李元指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全面提高地质工作水平,重中之重要早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如何使公益性地质工作最大限度地为找矿突破提供支撑,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按照地质勘查规划统筹部署公益性地质工作,在规划编 编过程中,必须把地质调查与勘查两个环节充分衔接好,把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找矿突破与公益性地质工作部署的面结合好,继而发挥好规划对整个地质工作的指导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肩负着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龙头。做好今年地质调查工作,要以国家需求中心,按照地勘规划的要求,合理部署。进一步优化地质调查工作方向和布局,突出基础性、先行性。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问题区和重点生态环境脆弱区,加强区域地质调查。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一批重大地质调查项目。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大力加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远景调查。组织实施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和评价项目。对潜力大、远景好的矿产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新地区、新层位、新类型矿产勘查示范,指导区域找矿。加强成果集成和转化,提升公益性服务水平,为商业性地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同时,要加快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更加有效的高精度基础地质信息,强化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二是搞好地质调查成果与基金项目的衔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是国家加大对矿产勘查投入和实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主要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成矿区带和14个重点矿种的地质普查,减少后续勘查投资队伍,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中央地勘基金启动3个多月来,已受理了500多个项目的申报,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了127个项目,涉及资金4.3亿元。当前,主要是抓紧出台《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进一步做好试点项目的筛选和组织实施工作。中央地勘基金将对地质调查中发现的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支持。在立项和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搞好地质调查成果和基金立项的衔接,实现优势互补,尽快实现大调查成果转化。三是依靠科技提升地质工作生产力。科技是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高地质调查程度和服务质量的根本所在。当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原创性地质成矿理论少,高新技术应用与开发不足,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重要瓶颈。要推动科研与调查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技进步在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中的先导作用。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不断提高地质找矿的科技水平。重点开展成矿理论及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的示范性研究,为实现重点成矿区带的找矿突破提供支撑。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优势,推动地质科技创新迈上新的台阶。李元还就深入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化改革,加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二是理顺部局关系,充分发挥支撑作用;三是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总工会、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人,有关院士、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单位和30个省(区、市)地调院负责人等160余人参加了会议。(2007.1.25,中国国土资源报,1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