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益性地质工作做得更好浏览次数:514 发布日期:2006-08-23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访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建平 于亚男 张 毅 刘成社 在河南省地矿局前不久举办的实现中原崛起矿产资源保障问题学术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建平,请他就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怎样更好地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问题谈谈看法。 王建平认为,保障国家和河南省资源安全,为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储备,是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首要任务。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建院7年来,以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为己任,在豫西地区、西藏青藏铁路沿线、新疆西昆仑、内蒙古北部以及非洲津巴布韦等地,大力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累计提交新发现矿产地30余处,矿产资源量有铁矿石1.5亿吨、铅锌1800余万吨、铜80余万吨、银2.3万吨、铝土矿5000余万吨、金26吨、金红石1285万吨,为保障国家和全省资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土资源部、河南省委省政府誉为“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劲旅之一”、“河南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一支尖兵”。王建平说,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重点是前瞻性、基础性、区域性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将坚持“立足中原、开拓西部、走出国门”的战略方针,在国内,重点做好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工作;在国外,重点加强紧缺和急需的战略性矿产的勘查。 王建平谈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地质技术服务和地质环境保障,努力提高地质工作的服务功能与水平,是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几年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积极探索新型地质工作模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开辟了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及信息技术等新的专业领域和学科方向,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服务功能与水平。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以“西部填补空白、东部提高程度”为目标,在青藏高原和在省内分别向国家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报告,为基础地质资料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查明了水土介质中54种元素的分布特征,已完成黄淮平原5.8万平方千米的调查任务,焦作四大怀药、杞县大蒜、信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生态适宜性评价取得初步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服务;开展的多目标、多参数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针对平原城市、矿业城市特点,查明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与空间资源、地质灾害与城市安全等重大地质问题,为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服务;更新水文与环境地质工作思路,把“饮用水安全问题”列为重点工作,开展了黄淮海平原水质型缺水区洁净地下水勘查、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等,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服务;开展的旅游地质工作,给山水游、生态游注入了新的内涵,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郑州黄河、洛阳黛眉山等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申报,完成了全省“三山一河”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评价,为促进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服务。 王建平说:“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温家宝总理关于‘大力推进地质工作的根本转变,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示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是对全体地质工作者发出的进军令。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由于承担国家和地方双重地质工作任务,因此,在衔接国家与地方地质工作、商业性与公益性地质工作中,负有独特的使命。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国家任务与地方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6.8.10,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