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公民防灾意识浏览次数:636 发布日期:2005-01-28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印度洋地震海啸展”新闻发布会侧记丁全利1月11日,凛冽的寒风档不住了人们关心地球、关爱人类的热情。来自首都各主要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的“印度洋地震海啸展”新闻发布会。“印度洋地震海啸展”分为三个部分:灾情回顾,地震海啸形成机理,地震海啸警示。近300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了内容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的30多块展板。举办本次展览的目的是向公众普及地震海啸知识和防范措施。在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禺,就印度洋地震海啸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地震海啸是不是地震加海啸?陈禺院士说,发生地震海啸有三个必备件:第一,一定是深海。浅海产生不了海啸。深海是指海水深度超过一两千米的海。第二,海底要发生大地震。5级地震不会产生海啸,6级基本上不会产生,7级地震才有可能发生海啸。第三,有利的地形条件。海上有各式各样的运动,如风暴潮、台风。台风是在海水表面造成海水的运动,而海啸是从海的底部把整体的海水搅动,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运动。如果海底地形是非常长的、平坦的大陆架,海啸就难以形成。中国有可能发生印度洋地震海啸那样的灾难吗?陈禺说,我国渤海平均水深20多米,黄海水深40多米,东海水深300多米,南海水深1000多米。如果中国这几个海里发生了地震,会不会产生海啸?渤海不会,黄海不会,东海的可能性也不大,中国有可能发生海啸的海域是南海。从历史上看,我国沿海没有发生过8级大地震。另外,从海岸条件看,我国不像泰国普吉岛,我国海域有延伸很长的大陆架。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在中国各个验潮站造成的水平面变化,幅度最大的是由海南三亚验潮站记录到的。多高呢?0.08米。海啸的破的破坏力在浪高。总的来说,海啸的破坏力在浪高。总的来说,海啸对中国的影响是有的,但不大。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不仅仅是海啸,其他如风暴潮、海平面上升,都会产生灾害。我们要把预防海啸等灾害的工作与国家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在建设时,要考虑灾害的影响。加强对公众的地灾教育很必要如何有效预防地震海啸?这是本次新闻发布会中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对此,陈禺院士说,海啸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海洋里传播速度很快,最高时速可达1000米多公里。尽管如此,这仍是有限的速度。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从震中到印度的不同地方有2~3个小时。要减轻海啸灾害,首先要建立即时信息发布体系。早在半个世纪前,一些太平洋国家已建立了这样的预警系统。目前要做的是,必须把地震的发生与海啸的产生消息告诉大家。同时,各级政府、团体要有自己的应急预案,有自己的应急预案,有秩序地组织人员疏散,防止不必要灾害的发生。张宏仁说,地震海啸预警有两方面:第一,如果能预报地震,那是彻底的办法。第二,建立预警系统,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困难,难的是动员老百姓。所以,要让公众有预灾意识,对公众进行防治地灾教育。 (5—1121—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