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开展地铁工程地灾危险性评估

浏览次数:582  发布日期:2007-11-22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六号线西北环线线路全长二十三点七千米,皆为地下隧道工程,系统查明了沿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分布发育及危害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近年来,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前,由该院地质灾害评估中心承担的《南京地铁6号线西北环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完成,系统查明了地铁六号线西北沿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分布发育及危害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南京地铁6号线西北环线工程南起集庆门大街站,向北沿江东北路、热河路转向建宁路东行至南京站后,沿黄曹路东行,折向花园路,终于长途汽车东站。线路全长23.7千米,皆为地下隧道工程。勘查结果表明,南京地铁6号线西北环线工程穿越长江河谷冲击平原区、秦淮河漫滩区,I级阶地岗地区以及岗间坳洼区和岗洼相间区,地势在西南段低平,中部隆起,东段波状起伏,岩、土体结构和性质变化较大,软土、砂土在平原和岗坳间发育、厚度较大,长江古河道和秦淮河古河道区地下水较丰富,地质环境比较复杂。此外,因地铁线路大部分在地面建筑群密集区的主干街道地面下穿越,对沿线的地质环境和建设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综合评估认为,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膨胀土、软土、砂土和地面沉降。江苏地调院专家本着“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特殊岩土灾害,建议采取如下防治措施:一是修建排水系统,在开挖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以及加强隧道衬砌强度和站点基础的结构强度以防治膨胀土灾害;二是软土地段线路开挖使用泥浆加压盾构法施工,以减少流变、触变等灾害;三是查明易液化砂土的分布特征与砂土液化的等级,采取相应的抗液化工程措施,减轻液化的影响。针对地面沉降灾害,江苏地调院专家特别提出施工中要做好地面沉降监测,根据地面监测数据,及时提出预警或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工程顺利竣工和建成后安全运营。(王旭雁)(2007.11.13,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