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为何碧水蓝天——山西沁源发展循环经济“四着棋”浏览次数:417 发布日期:2008-11-06 分类:综合□ 邓焕彦一位调离山西沁源电厂的老职工,今年回到了久别的“第二故岁”,故地重游。他说:“电厂我工作了10多年。最熟悉不过了!典型的标志就是厂东面的炉渣山。”可他领着儿孙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这个“典型的标志”。他狐疑、纳闷:难道是我的记忆出错了?他的记忆没错。这里在200年以前的确有座“炉渣山”,那是电厂多年生产产生的废物,有30多万吨。“炉渣山”的高度足足超过了厂东面的山头。不仅如此,周边煤矿企业产生的煤矸石也填满了该地的道道山沟。然而,这些“废物”如今已变废为宝,实现了永续利用。这是沁源县抓住国家实施墙改政策这一大好机遇,利用工业废料发展新型建材的一大成功举措。2001年以来,沁源县从转变煤矿资源理念人手,以夯实煤炭主业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煤矿循环产业链条为依托,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将矿井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夹,实现了资源利用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煤-洗精煤-余热发电-棕刚玉冶炼、煤-洗精煤-煤矸石发电(制砖)-粉煤灰建材、原煤-洗精煤-炼焦-化工产品回收三条产业链,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催生了碧水蓝天。废水:科学处理 重复利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抽排大量的井下水。以沁新公司的沁新煤矿为例,一天就可排放400立方米~500立方米的废水。这些来源于矿井深处的水流,带着黑黑的煤炭顺沟而流,汇入大河。不仅白白流掉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2001年,沁新公司建成了一座60万吨的洗煤厂,开始利用井下水洗煤。2003年、200年企业又先后建成了60万吨和120万吨的2条洗煤生产线。洗煤厂生产科长董文奎介绍说,他们采取“沉淀-处理-利用”的步骤,先将污水沉淀,然后利用提升泵提至一元化净水器中进行反应,使其达到工业用水要求。沁新公司余热发电厂的冷却塔,先利用新源矿产生的井下水进行冷却,再将冷却水用于60万吨焦化厂的焦化熄灭,熄焦水经过沉淀,还可继续利用。现在,在沁源县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了“零排放”。沁河又恢复了以往“碧水清清流,鱼虾自在游”的面貌。 废渣:废物利用 变废为宝近年来,沁源县先后投建了沁新环保建材公司、明源公司1亿块煤矸石砖厂和康伟公司1.2亿块煤矸石新型环保建材砖厂。这些企业充分利用除尘灰、吸尘灰、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料,生产新型的墙体材料,已生产出了粉煤灰空心砖、矿用砌砖、路面砖和矸石砖等多种型号、多种用途的建材砖。新型建材与传统建材相比,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节约资源,而且能够改善与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沁新环保建材公司总经理王晓强说,他们公司自200年建成以来、已经消化工业废料50万吨、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降低了污染、拉长了产业链条。目前,这种建材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废气:回收复用化害为利沁源县属于高瓦斯地区。多年来,瓦斯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炼焦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也一直污染着环境,影响着人民的健康。2007年,沁新集团开始建设煤层气抽采发电项目。除已在新源煤矿建成的2个瓦斯发电站外,还将在沁新煤矿建2个瓦斯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00千瓦时,年可发电4000万千瓦时,年实现利润1000余万元。煤层气抽采发电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沁源在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杜绝瓦斯灾害事故、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洲公司利用炼焦所产生的煤气,投资4.3亿元,实施配套18万吨的化工产品回收工程。它通过对焦炉煤气的净化处理,回收焦油、硫磺、破镜、粗苯,现已达到年产5.5万吨煤焦油、1.5万吨硫按、1400吨硫磺、1.5万吨粗苯的生产能力。通洲公司办公室主任康建伟算了一笔账:仅废气回收一项,公司新增产值2.45亿元,占企业总产值的50%;在产品生产环节,已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近300人。如果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化工产品回收部分的产值将占到公司总产值的80%。焦炭将成为企业的副产品,焦油、硫磺等产品可望成为企业的主产品。余热:充分使用造福于民有效利用余热,是构建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链条。2003年以来。沁源县先后上马了沁新3×12MW余热发电、明源4×6MW余热发电等项目。2006年,沁新3×12MW余热发电厂建成投产,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二期技改工程扩建后,年发电量将达到2.52亿千瓦时,新增销售收入4200万元。明源4×6MW余热发电厂也已建成。2008年,沁源县委、县政府投资9500万元,实施县城集中供热工程。这一工程以沁新煤矸石电厂、余热电厂为热源厂,从汽轮机抽气作为热源,将发电后的蒸汽转换成高温水为县城供热。沁新公司拟投资1亿元,在原有3台350吨锅炉的基础上,新上2台85吨锅炉,以保证热源供应,形成热电联产。这样,可以解决150万平方米的居民区、办公区的冬季取暖问题。不但极大地改善民生、服务社会,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而且每年可节煤1.2万吨、节电260万千瓦时。(2008.10.14,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